487
2010-09-20
楊小林
從江蘇常熟市中心往東南方向驅車20分鐘,即可抵達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這個2003年才獲得江蘇省政府批復成立的省級開發區,因其距離日本在華投資者最向往的上海市不到100公里,在短短數年時間里便吸引了33家日本企業扎堆進駐,其中就包括日本最大的汽車制造商豐田汽車。
在當地負責招商的官員眼里,預期中的“豐田效應”已經開始顯現。在開發區主干道東南大道最東頭,有唯一的一條以入駐企業名字命名的道路“豐田路”,位于豐田路2號的“豐田汽車倉儲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常熟分公司”,就是一家由豐田汽車100%獨資的汽車零部件倉儲和貿易公司。
而在距離豐田路不遠的銀海路上,是另一家由豐田汽車投資的豐通上組物流(常熟)有限公司,這家注冊資本為400萬美元、占地面積5萬平米的豐田關聯公司是豐田在華最大物流中心,職能是協助豐田汽車將零部件運往天津、廣州和長春等地的生產工廠,還有遍及華東地區的1000多家豐田4S店。
讓當地官員更感到苦惱的是,與這些“打前站”的小項目相比,計劃投資接近6億美元、占地面積達3600畝(240萬平米)的豐田中國研發中心項目,才可謂招商引資的“大魚”,不過該項目在與當地政府洽談磋商、并低調籌備了近三年時間后,卻因種種原因陷入“難產”的尷尬。
一拖再拖?
“這個項目(豐田中國研發中心)從一開始到現在,究竟談了多長時間,連我都記不起來了。不過,到現在為止,我們都還沒有收到來自企業方面的要啟動該項目的正式通知。”開發區招商局里一位專門“對接”日韓企業項目招商的工作人員日前向記者確認,豐田研發中心項目的確處于籌備過程中,具體何時啟動工程項目施工并不清楚。
與此同時,關于該項目在政府審批過程中“卡殼”而被迫擱置的消息,也從日本媒體的報道中傳來。據9月9日出版的《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由于中國政府推遲審批,豐田汽車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的計劃遭擱置。”《日本經濟新聞》稱,豐田原計劃最早在今年讓上述研發中心投入運營。不過,政府推遲了對這項計劃的審批,原因不明。
“按照現行的汽車產業政策,豐田如果不率先完善其在兩大合資公司的研發職能,政府是不會允許其在中國設立獨資研發中心的。”一位接近豐田高層的內部人士日前告訴記者,政策審批是阻礙豐田中國研發中心項目推進的關鍵一環,這也是豐田長期以來對該項目進展諱莫如深的根本原因。
在華獨資建立研發中心這一計劃本身,對于豐田而言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對于日本媒體報道的該項目“因審批推遲而擱置”的說法,豐田中國公關部的負責人謹慎回應稱:“我們一直在嘗試通過多種方式和努力,來推進中國本土化研發事業,但是圍繞中國研發中心項目,暫時沒有任何可以發表的信息。”
近日,記者驅車來到了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不過在偌大的開發區內轉了數圈之后,記者仍未發現有名為“豐田汽車(中國)研發中心建設項目”在施工。而來自中國招標網的一份招標公告則顯示,“豐田汽車(中國)研發中心有限公司汽車綜合研發項目”原計劃將于今年10月份動工,至2012年10月竣工,施工期為兩年整。
不過,由于項目在啟動前的關鍵時候遭遇審批難題,豐田不得不重新審視在中國獨資設立研發中心可能面臨的政策性風險。
兩種可能
豐田醞釀在華設立獨資研發中心的計劃,最早始于2008年初。當年2月,常熟市委書記率團赴日招商,與豐田達成了在常熟投資研發中心的意向。同年10月,該研發中心作為江蘇省擬建項目進行招標,并在周邊城市的應屆畢業生中開始招聘。
“他們(招聘)的條件蠻不錯的,比如到日本豐田總部培訓一年,據說常熟豐田準備建立中國的研發中心,因此還將對應聘成功者進行日語培訓。這些都很吸引我。”在江蘇某大學的BBS論壇上,一位今年3月參加過豐田中國研發中心校園招聘宣講會的同學發帖稱。
網上流傳的招聘信息揭示,豐田中國研發中心項目總投資額為5.77億美元(約39億人民幣),計劃征用土地3600畝(240萬平米),用于建設設計實驗辦公樓、綜合研發樓、多功能跑道及環保設施。其中建筑面積為6.3萬平米,試車跑道的總長約為45千米(面積約為5.5萬平米)。
記者了解到,在最近的兩年時間里,該研發中心項目一直在“秘而不宣”的狀態下悄然中推進。該項目的最新進展是在2009年7月,江蘇省國土資源廳發布了“關于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汽車綜合研發項目用地預審的初審意見”。
“意見”顯示,豐田中國研發中心的項目用地以及環評工作,均已通過當地政府初審,不過,隨后逐級上報過程中出現的障礙,令該項目一直處于膠著狀態。
另據記者了解,除了項目用地最終需要報批國土資源部審批外,考慮到投資額度較大等客觀因素,豐田研發中心項目必須經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商務部審批方能啟動,而作為汽車產業政策的執行者,發改委和商務部均有權在審批過程中行使“否決權”。
下轉35版
上接33版
“反正程序走到最后,就是批不下來!”接近豐田中國高層的知情人士表示,由于2004版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對于合資整車企業必須要 “具備相應的研發職能”有明確規定,因此在政策鼓勵跨國公司設立研發中心項目時,仍要考慮其在華合資企業中的研發功能是否已做到足夠完備。
發改委汽車專家組組長、曾參與產業政策制定的張書林則認為,除了現行的產業政策可能給豐田“出難題”以外,豐田研發中心動輒征用數千畝土地的做法,在審批過程中也不容易通過。“據我所知,從去年開始就陸續有企業向政府抱怨道,為何豐田能以極低的價格獲批大量土地,而本土汽車企業卻不可以?”
江蘇省國土資源廳此前發布的一份初審“意見”揭示,“該項目選址范圍內的耕地開墾費征收標準為每平方米13元”,按此計算,占地面積達240萬平米的豐田中國研發中心,除去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等相關費用外,僅需要向當地政府支付3000萬元左右的耕地開墾費。
豐田式難題
由于豐田中國方面不愿就在華設立獨資研發中心一事做出回應,因此尚不清楚遭遇政策審批難題的豐田研發中心項目將何去何從。來自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和日本媒體的相關報道均證實,豐田已經暫時擱置中國研發中心項目,并將提升本土研發能力的立足點轉移到合資公司身上。
而先充實合資公司研發職能,再考慮建立獨資研發中心,正是現行汽車產業政策鼓勵的方向。
最近幾年里,大眾、通用、PSA及福特等歐美廠商紛紛在中國建立了獨資研發中心。并將一些非核心技術領域的研發及整合任務,分配給中國的子公司獨立完成,甚至把中國本地的研發地位提升到公司全球戰略的高度,這種做法既充分發揮了中國本土人才優勢,又順應了國內產業政策“自主創新”的需要。
對比之下,豐田在中國市場的本土化研發能力卻因發展遲滯而廣受詬病。與大眾、通用等跨國公司每年都推出年度改款車型不同的是,豐田所有的年度新車都少見外觀的改動,在外界看來“豐田最擅長的莫過于做些配置的增減游戲”。
在此之前,豐田在中國設有三個有研發之名、無研發之實的公司:豐田汽車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豐田汽車技術研究交流(廣州)有限公司、豐田汽車技術中心(中國)有限公司(位于天津)。不過,上述機構僅承擔市場調研、經銷商培訓和故障診斷的技術咨詢等“非研發性”職能。
今年7月,一汽豐田技術研發中心大樓正式落成。這被認為是豐田在華參與投資的唯一真正意義上的研發中心。該研發中心主要從事現生產車型技術配合、換型車輛開發、零部件國產化推進等方面的工作。而另一家合資企業廣汽豐田雖然也設有技術中心,但是其職能僅限零部件認證而非研發。
蓋世汽車網CEO陳文凱告訴記者,跨國整車企業在中國設立的研發中心按照規格水準和研發深度一般可分為三個梯級:針對當地消費者需求所做的應用性改進、基于現有技術平臺的新車開發和全新技術平臺的開發。“目前絕大多數跨國車企都停留在第一階段,而豐田甚至還達不到第一階段。”
來源:經濟觀察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