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王營
9月份之后土地市場開始呈現亢奮狀態。廣州、上海、南京等地接連出現新“地王”,北京也即將推出中服地塊等重量級土地,總價和單價均是“天量”,市場開始出現地價上漲推高房價的擔憂,而調控的第二只靴子也隨時會落下。
對此,有上市房企人士認為,地價推高房價并不成立,當前房價依然處于下跌周期,而“小熊市”將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市場的常態。
9月房企拿地兇猛
中國指數研究院最新一期報告顯示,9月第一周監測的20個主要城市,整體成交樓面均價為2155元/平方米,環比上揚88%,住宅成交樓面均價較上周大幅上漲,達4832元/平方米,環比猛漲225%。
數據顯示,上周,各地共推出住宅用地71宗,環比增加109%,推出土地面積439萬平方米,環比激增171%。
房企大鱷們從最初擇機抄底優質地塊,成交地價屢屢低于先前同區域地價,到爭搶升級版稀缺優質地塊,得手者頻頻刷新各區域地王記錄,較量正隨地塊優質等級而升級中,甚至不惜重金造地王。
亞豪機構市場總監郭毅認為,目前,拿地的多為融資上具有先天優勢、資金儲備相對充裕的國企和上市公司,這些公司一方面有長遠布局,特意在弱市抄底;另一方面也是在中國經濟的長期向好以及當下溫和通脹的背景下,資產價格將持續走高,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前景向好,因此加大這部分業務的投資力度。
中原集團研究總監陶琦認為,由于預計“金九銀十”為樓市銷售旺季,政府擇機推出該類優質地塊亦可能是看好開發商資金回籠快,能夠吸引具備資金實力的房企,使優質地塊不至于賤賣。
對于地價開始抬頭的這種傾向,保利地產董秘岳勇堅更早注意到了。“這種過熱不是在一個城市出現,而是全國性現象,”岳勇堅表示,這一輪調控中,全國土地市場的變化節奏趨于一致,廣州、上海出現了“地王”,一些二線城市也有了。
房企對土地的饑渴
9月9日,北京市土地儲備整理交易中心公布的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1818-028地塊二類居住用地的最終評標結果,再次令在土地市場頻頻失手的任志強失望。盡管華遠地產欲用高價換取進入保障房市場門票,但仍敗給了萬科與住總的聯合體。“嗷嗷待哺”的華遠地產成為缺地房企的代表。
陶琦認為,房企對于土地的饑渴程度一直都表現突出。2007、2008年,全國九個主要城市住宅新開工面積仍處在高位,2009年至2010年一季度,新開工面積與土地出讓數量同步增長,基本保持平衡。但2010年二季度以來,土地出讓數量大幅下降,存量再度減少。關鍵是,2007年至2010年三季度,累計出讓土地可建面積比同期新開工面積少約1.8萬公頃,未來土地需求更趨旺盛。
“從具體城市來看,統計2007-2010年住宅用地出讓面積與同時期的住宅新開工面積,除武漢外,其他城市新增土地可建面積均低于新開工面積。其中,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杭州的可建面積,僅為新開工面積的一半,這些城市階段性供地不足狀況更為嚴重。”陶琦分析。
北京萬科營銷總監肖勁認為,房企加速拿地,表現出房企也正面臨著土地斷頓的問題。
“地價并不能決定房價”
猶記得,去年5月份開始,央企搶地王在全國上演,不僅一線城市黃金地塊拍出天價,北京的大興、房山等郊區也頻頻出現“區域地王”。光耀東方董事長李貴斌擔憂,由于金融機構更青睞國企,國企強勢進入土地市場,很有可能會進一步推高地價。
今年9月上旬多個地王重現,再次引發市場對地價推高房價的擔憂。
對此,萬科董秘譚華杰表示,堅決反對把房價上漲歸結為土地招拍掛制度的說法。地價不能直接決定房價,地價是在土地市場上,開發商根據未來房價的預期倒推出來的,在房價上漲的周期,地價幾乎對房價沒有影響。
譚華杰認為,價高者得本身沒有錯,但為什么地王那么多?首先是因為土地供應量跟不上房屋的銷售量,過去5年,上海的土地購置量僅有房屋銷售的1/3左右。而在一線城市,都被開發商看作戰略要地,寧死不退;其次,有些開發商招拍掛之后不履約,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這種不遵守契約的行為不應得到支持”。
建銀精瑞投資顧問總經理李曉東也認為,房價是由供求決定,而不是由成本/地價決定,“那些高價拿地的企業可能砸在手里,”他說,不要以為28000元買的地,就能賣40000元、50000元,市場不接受,也只能賣20000元。
“小熊市”將成常態?
土地泡沫的另一重擔憂,則指向宏觀調控“第二只靴子”的落下。
“我們已經不期望2009年的那種火爆會重現,”華潤置地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因為“一旦過熱,政策馬上就會進行調控”。
該人士分析,當前樓市的回暖僅僅是成交量的上揚,而價格的所謂回暖只是結構性的,即8月份成交的高端住宅量加大,拉高了環比的整體成交均價,但從個案的樓盤來看,價格基本并未上漲。
另一家大型房企人士則用“小熊市”來形容當前及此后一段時間的房地產市場,“房價就像水里的葫蘆,剛一浮出水面,就會被壓下去,”這位人士比喻,這樣不斷地抑制、上揚、抑制,保持房價的相對穩定,而未來一兩年的商品房市場成交金額總量,將是向下走的趨勢;另一方面,政府則用此種策略爭取時間,來彌補過去所欠下的保障性住房的賬,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供應、解決資金來源問題,以及供應人群資格認定等等,全面平衡房屋供求體系。
華潤置地人士認為,調控將持續很長時間,這一市場狀況是從來沒有發生過的,開發商的生存能力受到考驗,“是否能夠精準操作,非常關鍵,”該人士說,什么時間入貨,什么時間出貨,以及什么可以拿來走量換取現金流,什么可以放著等待升值,都是檢驗開發商能力的問題。
上述人士分析,如果房價或地價出現過熱,政策還有多種手段可用,比如提高首套房首付比例,嚴格執行二套、多套房首付及利率提高政策,提高開發商自有資金比例,甚至嚴格執行70/90等,都可能祭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