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創業板成為億萬富翁的“生產基地”時,又該由誰來保護創業板市場的整體利益、保護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
■本報記者龍昊
半年報的數據讓創業板的高成長性光環褪色。
截至8月27日,創業板共有113家上市企業。據Wind資訊統計,有可比數據的105家創業板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182.3億元,相比2009年同期增長28.1%;凈利潤合計30.45億元,同比增長25.7%。相比之下,已公布中報的435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7.1%,凈利潤增長超過44%。
對于創業板的定義,市場給出的是具有高成長、高科技、高風險的中小型“三高企業”。
顯然,在半年報披露之后,創業板的“成長性”遭到了廣泛質疑。
在諸多原因之中,由保薦人操刀的過度包裝應該引起關注。
相關數據顯示,相比上市前的高增長,中期業績驟然變臉的公司占已披露創業板公司超過兩成。據統計,105家上市公司中,有23家利潤總額同比下滑。其中下滑幅度較大的分別是寶德股份?300023?、華平股份?300074?、南都電源(300068)、漢威電子?300007?,上半年凈利潤分別下滑82.07%、76%、69%和49%。
寶德股份的保薦人是西部證券。2009年10月上市,今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扣除?0.01元。
當初頂著“中小板品質”的首批創業板公司寶德股份,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為303萬元,其二季度的凈利潤僅為1.35萬元。
而在其招股書中,寶德股份公布2007年、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的凈利潤分別是1044.95萬元、1553.60萬元和1690.23萬元;2009年的凈利潤為2683.28萬元,利潤增幅明顯。
對于業績的大幅跳水,公司解釋是“全球金融危機持續負面的影響”。但在金融危機期間公司卻能保持穩定發展。
在一季報出臺之后,由于缺乏渠道優勢,在行業中所處地位一般的寶德股份所處行業的成長性令投資者質疑,公司本身的成長性也令市場擔憂。
信達證券分析師張孜認為,“寶德股份產品針對的行業,是一個壟斷型行業。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家小型公司的競爭力很難說好。”
華平股份的保薦人是招商證券。2010年4月上市,今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扣除?0.02元。
從事多媒體通信系統的華平股份上市前的2008年在2007年的基礎上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略微上漲之后,2009年分別實現28%和60%的增長。由于“未實現大客戶銷售”,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利潤為363.81萬元,同比下降 76.60%。
南都電源的保薦人是安信證券。2010年4月上市,今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扣除?0.15元。
“外部投資需求下降、市場競爭加劇及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導致南都電源上半年業績下滑七成左右,實現凈利潤3262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69.48%。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主營業務毛利率為19.25%,比去年同期下降13.38個百分點。公司方面表示,這屬于行業正常的市場波動。上市前三年其凈利潤分別是4729萬元、11637萬元、16079萬元。
有分析認為,盡管南都電源在招股說明書中稱其在行業中有各種明顯優勢,但從業績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較大的實際情況來看,顯然是公司本身在行業內缺少話語權,產品定價能力不足,致使公司在原材料上漲情況下,業績大幅下滑。這和南都電源在招股說明書中自詡“六大優勢”的情況是有出入的。
漢威電子的保薦人是國金證券。2009年10月上市,今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扣除?0.03元。
2010年上半年,漢威電子實現凈利潤812.31萬元,同比下降49.78%。前三年的凈利潤分別是4014.64萬元、2964.84萬元、1975.57萬元。
海通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邱春城表示,盡管民用氣體檢測儀器儀表市場正處于穩定增長態勢,但公司目前產能有限,同時由于募集項目達產很慢,導致公司無法充分享受市場的快速成長。
上市之際,該公司的保薦人何勁松說,公司前幾年的經營業績一直保持一個比較高的增長,未來也有一個比較好的成長趨勢,公司有比較強的自主創新能力,各項專利、技術儲備比較多,市場占有率在行業中也是領先的。
而業績增幅為負的還有諸如4月份上市的安諾其?300067?;5月份上市的海默科技?300084?、恒信移動?300081?、奧克股份?300082?;6月份上市的國聯水產?300094?,以及7月份上市的華伍股份?300095?和尤洛卡?300099?等。
如今,這些上市公司凈利潤大幅下滑,但在上市前業績都逐年大幅增長,正是借此才得以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并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而現在的業績還包括“公司上市募集資金到位,存款利息大幅度增加”和“收到省、市政府上市獎勵和補貼資金”等非經常性損益。
財經人士曹中銘稱,創業板的“成長性”根本無從談起。
在這樣那樣的諸多原因之中,由保薦人操刀的過度包裝應該引起關注。
明顯的例子是,向日葵(300111)與東方日升?300118? 兩家的招股書相互打架;蘇州恒久造假被罰,其保薦代表人、簽字律師等則被處以不同程度的行政監管措施。
有人指出,創業板公司成長性不及中小板與主板的現實,也折射出創業板新股發審機制的弊端。當保薦機構只為自身利益盲目推薦公司上市時,當創業板成為億萬富翁的“生產基地”時,又該由誰來保護創業板市場的整體利益、保護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利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