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2008年中國的灰色收入達到5.4萬億人民幣,這是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最新的一份調研報告中的一個數據,這個數據將人們的視線再次引到國民收入分配差距上來。這份報告對中國灰色收入和收入分配的調研后得到一系類數據與官方統計數據相差很大:2008年中國城市家庭人均收入應為32154人民幣,比官方數據高出90%。但這一大幅度增加主要是被最高收入居民的收入拉高了,而高收入居民未納入統計的收入中,很大部分是灰色收入。
“隱性收入總計有9.3萬億人民幣,其中63%的部分集中在10%的家庭。”王小魯認為,這樣的數據基本能反映目前居民收入的真實情況。這項研究在中國19個省份64個城市采集了樣本,并進行了一系列分析和推算。
在報告中,王小魯區分了兩個概念:“隱性收入”和“灰色收入”。“隱性收入”被定義為從他的研究中估算出來的全部家庭可支配收入(2008年是23.2萬億元人民幣)和官方統計的家庭可支配收入(2008年是14萬億元人民幣)之間的差異。在2008年“隱性收入”有9.3萬億元人民幣。“灰色收入”被定義為他估算的可支配家庭收入,和由經濟普查(這一數據主要是從企業獲得的)中估算的資金流量為依據,計算出來的可支配家庭收入(2008年是17.9萬億元人民幣),在2008年“灰色收入”的金額是5.4萬億元人民幣。
王小魯在接受本網專訪時指出,中國存在著如此龐大的灰色收入也意味著整個經濟規模實際上更大,但勞動報酬占GDP的比重更低,收入差距更大,居民的實際儲蓄率也更高。這更凸顯了解決收入差距過大、促進合理分配的重要性,也凸顯了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重要性。
王小魯強調,灰色收入主要來自制度不健全導致的腐敗、尋租行為、公共資金流失、和壟斷性收入的不合理分配。他認為,現在雖然開始了資源稅試點和實行了國有企業分紅,但還沒有到位。對資源收益豐厚的企業來說,10%的資源稅并沒有解決資源收益的分配問題。國有企業5%或10%的紅利上繳,也沒有解決一些處于壟斷地位的國有企業超額利潤的分配問題,況且紅利是上繳給國資委,并未進入公共財政。
對于近期要求國企降薪的呼聲漸高,王小魯則表示:“說壟斷行業的工資高也未必準確,而且情況各有不同。有些企業平均收入高,但是多數普通員工工資并不高,主要是一些高管的工資很高,拉升了平均工資。實際上,壟斷性行業工資以外的收入往往超過工資收入,甚至是幾倍,所以單純調整工資意義不大。如果是經營得好導致良好的經濟效益,工資高一些是正常的。但要把經營性收入和資源性收入、壟斷性收入區分開來。重點解決工資以外的灰色收入問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