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記者田蕓
在期貨行業里浸淫十余年,民生期貨總裁張更亮屬于中國期貨行業從業比較久的那批人。從場內紅馬甲做起,做到民生期貨公司總裁,張更亮對期貨業的變革體會深刻。
民生期貨有限公司前身為山西物產期貨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1月。2008年1月,民生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注冊資本金增至人民幣1億元。
在張更亮眼里,中國的金融業目前正經歷著至關重要的變革,而“期貨”將成為這場變革中的關鍵詞。金融期貨的上市、期貨公司的重組、并購 以及資本金的大幅增加和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將把期貨業推進歷史性的大發展中。
“全能型的選手才有未來。”張更亮認為期貨最終將作為金融服務的重要部分被納入金融控股集團業務當中,而期貨業和證券業之間完全融通也是未來的趨勢所在。
《經濟觀察報》:2010年是期貨也值得紀念的一年,股指期貨已經上市,投資咨詢、CTA、境外期貨等牌照或將陸續下發,在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下,期貨公司未來5年的發展前景怎樣,格局上最大的改變將是怎樣?
張更亮:金融期貨的上市,打通了期貨行業和其他行業的隔膜,讓期貨成為金融市場非常關鍵的一部分;而期貨行業也更加需要其他行業的支持。譬如說在股指期貨的研究當中,對股票現貨的研究還要依賴券商的支持,IB業務也將是期貨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
券商和期貨公司互為補充 共生共榮將成為一種趨勢,也是一種必然。
在分類監管的環境下,期貨公司要生存,必須擁有足夠的資本金和專業人才。期貨行業整合資源、優勝劣汰的趨勢不可避免,在一輪接一輪的洗牌中,許多規模較小、管理較為落后的期貨公司會被淘汰或者被兼并。全國165家期貨公司,幾輪洗牌下來,可能只有排名在前30的期貨公司能“穩坐泰山”。
期貨行業規模化、集中化的趨勢即將來到,這也是市場需求和監管要求的一致體現。
《經濟觀察報》:目前混業經營、混業監管越來越成為金融市場的大趨勢,一些大型金融控股集團也做得風生水起。在一個綜合性的集團懷抱內,期貨公司未來的道路都是怎樣的?
張更亮:提供全方位的服務是金融市場未來的大趨勢。客戶能在一家機構完成所有的金融投資,能在證券、期貨、銀行理財、存貸款等業務之間方便自由地進行選擇和切換是非常重要的。未來期貨公司必然要作為集團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揮作用,而唯有集團化、大而全的模式才能集中和優化資源。換句話說,我們就是要具備為客戶提供全面金融服務的能力。
《經濟觀察報》:許多業內人士認為人才將是期貨行業大發展的瓶頸,作為在金融行業浸淫多年的高管,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期貨行業怎樣才能突破這個瓶頸?民生期貨對培養專業人才的理念是怎樣的?
張更亮:人才將是期貨業競爭的根本。目前期貨業協會統計,全國期貨從業人員僅有不到2萬,而1995年左右期貨行業從業人員曾經達到10萬人,后來許多期貨從業人員都轉行到證券行業,期貨行業一直以來收入普遍較低,很難吸引高端人才。期貨行業要大發展,目前人才的確是瓶頸。
要留住人才、培養人才,期貨行業必須在薪資待遇和考核標準上進行優化。民生期貨目前參照證券行業的標準重新制定了分析師考核標準,在提高分析師平均收入基礎上,還要在研究的深度以及和市場的關聯度等方面嚴格考核,努力培養能‘打仗’的分析師,而不是純粹的理論家。另一方面,我們高薪聘請了一些已經頗有名氣的分析師加入團隊,以點帶面,提高整個團隊的研究水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