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譚璐 香港報道
香港人民幣產品洶涌而至。
最近,多家金融機構和銀行接二連三推出與人民幣掛鉤的產品,已經搶先上市的人民幣產品類型不一,其中包括與人民幣掛鉤的貨幣、利率或股票投資產品、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外匯合約(NDF)、存款證、基金和人民幣儲蓄保險等多種產品,場面熱鬧。
對此種“亂象”,中信銀行國際的高級副總裁兼中國業務首席經濟及策略師廖群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難以估計香港市場對這些產品的實際需求,不過各個金融機構都看好以后的前景,小QFII和香港的人民幣IPO,估計今年下半年就可以實行,所以金融機構都希望以后能爭取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目前推出人民幣掛鉤產品的各大機構都對外宣稱,投資者認購態度積極。比如,匯豐銀行在8月9日推出的零售人民幣存款證,一小時之內已突破銷售額度。
匯豐方面表示,對人民幣升值潛力的憧憬,香港人民幣存款由去年6月至今年6月,上升了逾60%,至超過人民幣890億元。投資者都渴望乘著內地全面發展之機,得到更高的潛在投資回報,因此對人民幣投資產品的需求殷切。
產品匆忙“上架”
7月19日,央行與香港簽署修訂后的人民幣業務清算協議以及補充合作備忘錄,取消了個人及企業人民幣賬戶資金跨銀行轉賬的限制,相當于為香港人民幣投資產品和理財業務開閘。
此后,香港各大機構迅速推出人民幣相關產品,包括人民幣定存等一般存款,以及“貨幣掛鉤存款”、“利率掛鉤存款”等人民幣結構存款產品。同時,匯豐保險、中國人壽保險(海外)股份有限公司、中銀人壽、交通銀行香港分行等也相繼推出了多款人民幣人壽儲蓄保險產品。
近日,兩只由中資機構推出的產品頗為引人注意,其一是由海通資產管理(香港)推出的香港首只公募人民幣基金。這只海通環球人民幣收益基金,主要投資中國境外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定息或浮息債務工具,包括境外人民幣存款、可兌換債券、商業票據、短期票據或債券等。
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這一基金的利弊都相當明顯。好處在于其門檻低,最低入場費只為一萬元人民幣。而且基金有預設機制,海通(香港)金融控股行政總裁林涌表示,有信心在小QFII放行后,該基金可成為首批取得小QFII額度的基金。一旦內地推出小QFII政策,該基金就可以投資內地的債券等定息工具,但不能涉足A股市場。
不過這一基金并不保本,而且目前香港和海外的人民幣債券市場并不活躍,回報率及流通性偏低。香港一位市場人士表示,目前香港的人民幣債券主要由金融機構或中央政府發行,大部分于明年到期,期限最長的一只基金是中央政府發行的2012 年10 月到期的國債,如果從二手市場買入,該債券的孳息率僅1.51 厘,回報并不是很有吸引力。
反觀匯豐銀行和恒生銀行新近推出的6 個月期人民幣存款證,入場門檻雖然要5 萬元人民幣,但可取得年利率2 厘的回報,比同期香港本地銀行平均約0.7厘的人民幣定期存款要吸引,也比內地6 個月人民幣定期存款的1.98 厘年息要高。
盡管香港存款證產品存在風險,投資者要承受發債機構本身的倒閉及違約風險,而且不受香港政府“存款保障計劃”的保障,不過匯豐和恒生兩家銀行在6 個月的投資期內財務情況變差以至未能如期繳付存款證利息及本金的機會很低。
另外一家中資機構交銀國際則在8月10日推出人民幣港股買賣業務。客戶可在交銀國際開設最少10萬元人民幣的保證金賬戶,以存入的人民幣作為抵押資產,獲得等值的港元用于港股投資。同時還可以獲得人民幣活期利息,不過相關港元的融資利息約為1.8厘。
交銀國際副總裁程傳閣對本報記者表示,客戶的10萬元人民幣可以隨時拿回,而且客戶也可以用其買入的港股作抵押,再作高達七成的“孖展”融資,購買其他港股。
醉翁之意
對于目前香港市場上層出不窮的人民幣掛鉤產品,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溫天納對本報記者表示,各個機構都想借著這次的人民幣產品風潮搶占市場先機。
“這些人民幣產品的突破點在于,都是以人民幣計價和報價的產品。不過如果從產品的投資和設計角度來看,這些產品只是投資境外的人民幣資產,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大家只是估計一旦開通小QFII,就可以占有先機。”溫天納說。
對于各種現有產品,廖群表示,這些產品都談不上成熟,都是最近一兩個月推出的,銷售也剛開始。相對來說,結構性存款產品比較成形的,因為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貨幣利率掛鉤。目前市場最憧憬的還是政策放開之后,人民幣股票與債券的買賣。
此前,香港銀行擁有的人民幣產品包括存款、債券發行、跨境貿易結算以及相關融資,以及支付性匯款、兌換、銀行卡和支票服務等。但對于商業銀行來說,關鍵的資產性和收費性產品,比如貸款、財資、投資及財富管理等業務欠缺。
因為香港絕大部分商業銀行給予人民幣存款的利率太低。比如6個月定期存款的利率為0.4%-0.865%,大大低于內地銀行給予存款者活期至6個月定期存款的0.36%至1.98%利率。
溫天納表示,現在香港的銀行積極吸納人民幣,比如存款證這種產品,在某種程度上對于銀行來說是一個較為長期的人民幣來源,因為銀行目前手頭上擁有的大部分是活期人民幣資金,定期的期限也較短。所以這些產品推出可以讓銀行日后有機會進行人民幣借貸等操作。
匯豐方面表示,未來幾個月將有數只人民幣債券到期,市場上將會出現大量人民幣資金,投資者將會尋求新的投資機會,可能進一步提高人民幣投資產品的需求。
林涌也預計,12個月后市場上所有人民幣基金募集的總額將達2000億元。
廖群表示,現在香港的人民幣存款規模將近900億,隨著各種產品的推出和發展,估計到今年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規模可達1200億至1300億元。
監管遠期挑戰
對于如火如荼的人民幣業務,野村證券亞洲區研究副主管木下智夫在10日的報告中稱,這輪香港人民幣“自由化”將最終導致境外人民幣更多的流入內地,比如外商直接投資的人民幣資金很可能將被允許從香港匯入,而由于內地和香港人民幣息差的存在,最終將令更多目前在內地籌資的在大陸經營的跨國公司,轉而從香港籌資,再把資金匯回內地。
此外,木下智夫指出,目前部分銀行已經開始進行美元/人民幣可交割遠期交易,盡管規模不大。但其認為,“內地目前不會允許建立讓投資者可以自由進投機交易的真正的遠期市場,因為這意味著上海和香港要有兩個獨立的遠期市場,在缺乏套利機會的情況下這最終會削弱現有的資本控制。”但如果僅允許有實際貿易(或許也包括服務貿易)需求的交易,遠期市場或許不一定會削弱內地的資本控制。
“從中期來看,如果人民幣使用量爆炸性增長,內地可能不得不實施一些限制性措施。”木下智夫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