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瑤
在2003年至今的這場央企整合大戲中,即將浮出水面的“國新公司”,注定是一個“清道夫”的角色。因為,它的使命是,收納那些“規模較小、微利、效益差、應退出市場的央企”。
大戲已至收官階段,央企整合的大局,在之前的7年已然決定。2003年國務院國資委成立之初,央企的數量為196家,而截至2010年8月6日,央企的數量為123家。
近日發布的《國務院國資委2009年回顧》顯示,2002年至2009年,國資委旗下資產規模超千億的央企數量,已由11家增至53家。而入圍《財富》500強的央企數量,則由6家增至30家。
而央企的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利潤總額,分別由2002年的71285億、33642億、2405億,分別增長至2009年的210580億、126271億、8151億。
在這一系列數字背后,是國務院國資委“調整國資產業布局”的戰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行業排頭兵集中,增強國有經濟控制力,發揮主導作用。
以石油行業為例,資產總額高達22214億的中石油,目前是國資委旗下規模最大的央企。2009年,中石油擁有了國內54.43%的原油產量和33.4%的原油加工量。而資產總額為12889億、排名第三的中石化,則擁有了國內22.39%的原油產量和49.19%的原油加工量。
國務院國資委稱,“2009年,我委監管的中央企業資產總額的70.1%,分布在關系國家完全和國家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央企整合大局已定,大佬序列已然形成。作為國資委旗下的第三個央企整合平臺,國新公司只能在這些大佬之外,尋求整合空間。
雖然,“中國版淡馬錫”,是很多人對國新公司的期許。但現實的差距是,被視為國新公司榜樣的淡馬錫,在新加坡10家規模最大的企業中,涉足了7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