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農行完美收官 政策性銀行整裝待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30日 23:09  華夏時報

  本報記者 錢秋君 北京報道

   7月15日上午9時28分,“金融巨艦”農業銀行(601288)正式駛入資本市場,占中國銀行業總資產“半壁江山”的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五大國有商業銀行會師上海和香港的資本市場,邁入新的改革與發展時代。  

     29日,上市11天的農業銀行被正式計入上證指數、滬深300等成份指數。“大象”的入圍,無疑是資本市場的又一大事。“發行規模、招股價、上市首日表現”,這最后一家國有大行上市之路的每一個節點,都伴隨著閃光燈和觀點的交鋒,此次農行也不例外。  

   受A股市場放量大漲的刺激,農業銀行7月28日上漲了2.16%,收于2.84元,參考A股股本數據,農業銀行A股市值為8676.3億元。如此一來,農業銀行將排在中國石油、工商銀行之后,成為兩市第三大權重股。  

   依據上交所披露的數據,7月28日滬市總市值為16.04萬億元。隨著7月29日農業銀行計入指數,農業銀行A股占上證指數的權重為5.13%,根據測算,農業銀行每漲跌1分錢,將影響上證指數約0.48點。

   這邊農業銀行護盤資金正舉著杠鈴,那邊光大銀行IPO28日已順利過會,市場人士據此預測,光大銀行IPO發行價在每股3元左右,融資規模不超過200億元。  

   海外機構“大戶”大舉吃進農行的動作,無疑會讓光大銀行受到鼓舞。截至7月25日,港交所披露的農行H股大股東名單依次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美國資本研究和管理公司。

  農行股改收官

  H股接連被增持

   4月5日到7月16日,119天,農業銀行以意料之外的速度登陸滬港兩地資本市場,中國最后一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改革收官之作完成。

   這家有望成為全球最大IPO的上市公司,其上市過程是最長也是最短。長在從股份公司成立到上市將近三年,短在從啟動上市程序到最終上市只用了三個月。

   如果說剛上市的農業銀行可以用低調和平靜來形容,那么上市幾日以來的農業銀行股價、特別是H股股價的表現,則無疑可以說讓所有投資者“為之一振”。  

   農行H股周二(7月27日)收報3.51港元,全日上漲0.29%,為連續第六日上漲。該股在最近六個交易日中累計上漲9.35%,明顯超過同期恒生指數上漲4.39%的表現。  

   H股大漲,A股疲軟,農業銀行A、H股折價率擴至9.2%。掛牌前后一度陷入轟轟烈烈“保發戰”的農行H股,忽然搖身一變成為境外大型機構的一場盛宴。  

   根據香港聯交所公布的資料,美國資本研究和管理公司于7月16日購入39.3億股農行股份;緊隨其后,麥格理于7月16日增持農行H股38.5億股,高盛于7月19日增持1.89億股,摩根士丹利于7月19日增持1.05億股。總斥資達到了419.75億港元。  

   截止到7月25日,港交所披露的農行H股大股東名單依次為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銀行、美國資本研究和管理公司(CRM),分別持股約18.05%、16.9%、15.1%和12.79%,四大外資行持股總比例已高達62.84%。

    而農行H股緣何如此受寵?“買入護盤”通常會發生在股價破發,而如今農行的股價遠遠高于發行價,增持的意義恐怕遠不止如此。事實上“從估值角度看,農業銀行也具有一定優勢。”西南證券高級研究員付立春說,“不然,以精明過人的‘老美’怎么會舍得‘真金白銀’?”付立春反問記者。  

   的確,以上周五A股市場上四大行的收盤價格,與今年一季度四大行的每股凈資產相對應的市凈率相比,工行2倍左右,建行1.92倍左右,中行1.68倍左右,而從CRMC基金買入農業銀行的價格來看,3.219港元,相當于目前人民幣2.83元,其市凈率為1.67倍左右,在四大行的市凈率中偏低,其估值優勢明顯。同樣截至28日,農業銀行靜態市盈率也高達17.25倍,遠高于其他金融股。  

   事實上回顧過往,農行走過了不平凡的三年。無論市場幾多低迷,宏觀經濟環境也處于敏感的變幻之中,甚至IPO(首次公開發行)過程中遭受了諸多爭議,農行上市道路幾乎像一臺精密的機器,嚴絲合縫地按照預定的計劃推進著全球最大的一樁IPO。最終農行A+H共募集資金192億美元,執行綠鞋后能達到220億美元。  

   2007年1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確定農行改革方向為“面向‘三農’、整體改制、商業運作、擇機上市”之后,8月農行總行設立“三農”金融事業部,全面推動全行“三農”金融事業部制改革;10月《農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實施總體方案》獲國務院批準,至此我國國有銀行股改上市收官之戰就此正式打響。  

   而隨后農行“三農業務”也從原來的“包袱”搖身一變成了現如今的“賣點”,支撐后者最大最好的理由便是中國正在城市化加速進程中,而縣域金融業務將在其中大有可為,營業網點和業務橫跨城鄉的農行為投資者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豐收景象。

    “從建行2005年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破冰之旅’,到中行、工行相繼上市,再到農行的這場‘收官之戰’,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經過數年股改,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迎來了歷史上的黃金時期。”業內人士如是評價。

  國有銀行上市脫胎換骨

   不可否認的是,當初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制改造之時,是在懸崖峭壁的邊緣揭開序幕的。

     當時中國銀行業的呆壞賬之巨,令國內外金融界震驚。到1997年6月底,工農中建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高達30.21%,其中逾期貸款率17%,呆滯貸款余額4351.6億元,呆賬貸款余額1139.3億元。  

   如何快速地使四大行成為具有正常免疫力和生命力的大型金融機構?唯有注資、改革。而匯金以注資者身份出現,四大行股份制改革真正拉開序幕。  

   隨后國有銀行沿著財務重組、成立股份公司、引進戰略投資者、海內外公開上市的路徑,實施股份制改革。  

   當年建行IPO時,對中國銀行業還很陌生的國際投資者有頗多質疑。在英國的愛丁堡,一位資深的基金經理曾要求當時的建行副行長范一飛把自己的右手放在胸口上,對他發誓“我講的一切都是真的”。隨后2005年建行在海外發股上市并獲得了42倍的超額認購。

   到了工行IPO時,道路順暢不少,國際路演首日即獲得3倍超額認購,并最終完成了到目前為止的全球史上最大IPO,共籌集了219億美元。從2005年的交行和建行,到不足5年后2010年的農行掛牌,加上其間上市的工商銀行和中國銀行,國有銀行全部實現A+H股IPO,共募集資金超過700億美元。

   而上市僅是企業脫胎換骨的一部分。

    財務報表顯示,五大行的稅后利潤從2003年的-32億元提高至2009年的逾4212億元;2009年末,工行、中行、建行、交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1.54%、1.52%、1.50%、1.36%,農行為2.91%,不良率持續下降,資產質量明顯改善。

   投資者分享了中國銀行業成長帶來的紅利。工、中、建、交四大行自上市以來,每年分紅率持續保持在45%-60%的水平。以工商銀行為例,上市4年累計分紅1617億元,居10年來內地上市公司累計分紅榜的榜首,并以超過400億元成為年均分紅額冠軍。  

   但這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背后,付出了巨大的成本。1999年,四大資產管理公司(AMC)剝離國有商業銀行近1.4萬億元不良貸款。  

   在四大AMC成立時,財政部為四家公司各提供了100億元資本金,央行發放了5700億元的再貸款,資產管理公司獲準向對口國有商業銀行發行固定利率為2.25%的8200億元金融債券。如今,這筆巨額債務正成為資產管理公司轉型的難題。

  改革下一步:政策性銀行

   從當初被西方媒體指稱“技術上已經破產”,到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獨樹一幟”,國有商業銀行歷經數年股改,展示了不俗的業績:2008年,在金融危機肆虐下,工行、建行、中行居全球市值最大銀行“前三甲”,利潤創歷史新高,此后工行、建行更蟬聯成為全球最賺錢銀行的冠亞軍。

   事實上,農行上市不應被看做國有銀行改革的收官之作,而是下一輪改革的新起點。業內人士預計,下一步改革的重點就是政策性銀行,其中以國家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為主。  

   2008年12月,國家開發銀行股份公司正式在京掛牌成立,成為我國首家由政策性銀行轉型而來的商業銀行。其歷時3年的國開行股改“長跑”終于告一段落,但是否轉型為儲蓄銀行備受爭議。 

   業內人士擔憂不斷的是,“國開行是開發銀行,業務對象集中于政府類客戶和大宗項目,業務比較單一,人員不多,機構網點只到省級,因此國開行既沒有條件也不可能變成儲蓄性商業銀行。”  

   另一個擔憂則是,如果2010年后國開行的融資方式還是以發行債券為主的話,將面臨融資成本上升的困境。事實上,國開行作為第三大發債主體,憑借與國家相當的信用評級,具有融資能力強、成本低等優勢。但根據銀監會規定,國開行掛牌后新發行的債券風險僅在2010年底前為零。  

   國家開發銀行的商業化改革前途未定,另一家政策性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的改革方案更受矚目了。對于改革方案,最關心的只有兩個問題,一是“注資注多少”,二是“自營的盤有多大”。  

    雖然各部委在注資主體、注資多少、自營業務比例、如何加強監管等方面依然還在協商,但是已經被決策層批復的改革方案卻毫無爭議地確定了繼續走政策性銀行的路子。所謂“改革不改政策性”,這個調子之前已經確定。  

   無論如何,整個中國政策性銀行改革正走在路上。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的改革走向何方?是規范政策范圍還是進行商業化競爭,或是開辟“第三條”道路,不久的未來也終將會塵埃落定。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