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的順利起步為契機,加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重啟,人民幣走出去的步伐正不斷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道路下一步路徑如何?未來可能的發展輪廓和突破口是怎樣?其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角色為何?近日,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人民幣競爭對手是美元
第一財經日報:從去年7月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啟動,到今年6月試點擴大的政策正式推出,你如何評價這項業務的開展情況?
連平:從去年7月份試點啟動到去年底,真正使用人民幣進行跨境貿易結算的企業不多,全國的業務規模不到100億元;但是今年一季度以后,各家銀行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都出現幾何級數的增長,所以總體來講,我覺得是順利起步。這個順利起步,不是簡單地指人民幣跨境貿易的使用,而是從人民幣走向國際的角度而言。
當然,我們同時也看到,目前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的90%金額是在進口業務上,出口方面沒有得到很大進展。這一方面是因為國內出口試點企業名單依然受限,需要經過很多部門審批,而不涉及退稅問題的進口企業則不需要審批;另一方面是由于存在中長期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境外對人民幣的需求比較旺盛。
日報:以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為出發,逐步推進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進程,幾乎已經成為決策層和學界的共識。在你看來,人民幣走出去的路徑和范圍有哪些注意點?
連平:雖然順利起步,但人民幣國際化確實需要十分漫長的過程,我想少則20年、多則30年,人民幣才可能走到一個真正的國際貨幣的地位。這條路怎么走?我認為首先有必要明確,一國貨幣的全球地位和使用比重并不與該國經濟規模完全相匹配,當年英鎊和美元登上主要國際貨幣地位有其深刻的政治、軍事和經濟背景。
從全球看,事實上歐元是個具有十分明顯區域性質的國際貨幣,而日元的份額已經較低,未來發展的空間也不大。因此,未來人民幣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日元和歐元,而是美元。就目前日本的經濟狀態和日元國際化程度,用不了多久人民幣就可以超出它的份額;歐元區有統一貨幣,要使歐盟各國在彼此貿易和其他活動中使用人民幣,可能性非常小。所以人民幣的主要目標區域是現在中國的各類對外交易和美元交易主導的拉丁美洲和亞洲太平洋地區。人民幣將來奪得的主要是美元所失去的。
四大突破口
日報:那你認為人民幣國際化的突破口可能在哪里?
連平:我覺得人民幣國際化未來在金融領域的突破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中國金融市場基本實現開放。未來境外或非居民持有人民幣不會滿足于支付結算,還需要投資功能、保值增值功能等,需要有投資場所,這就涉及到我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等一系列市場要向非居民開放。
二是中國金融市場具有足夠的深度。全球使用美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國的金融市場是一個規模巨大、產品眾多、很有深度的市場。
三是資本和金融賬戶的自由兌換,F在推進的跨境貿易項下人民幣的支付結算,實際上是實現了非居民經常賬下的人民幣可兌換,而且這不一定發生在境外,比如可以直接在上海的銀行中開立人民幣非居民賬戶,進行兌換,這將以前只是境內居民經常賬下的人民幣可兌換又向前推進了一步。但是隨著人民幣走出去的進一步發展,資本和金融賬戶下的兌換需求也會逐步增加。
四是海外金融市場的人民幣產品創新。目前香港的人民幣產品非常有限,香港銀行體系雖然允許人民幣存款和進行債券投資,但規模和品種非常有限。未來香港會發展成為離岸人民幣交易中心。
最近簽署的《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的清算協議》已經為未來香港銀行體系和債券市場人民幣產品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日報:在你看來,在推動人民幣走出去的過程中,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完善?
連平:能夠支撐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金融市場應該有相當的深度、廣度和開放度。從深度看,需要有眾多的人民幣產品包括衍生產品;從開放度看,股市、債市和匯市都應當逐步開放。
再看外灘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是一個典型的境內人民幣與外匯的交易市場,外匯之間的相互交易主要還是要通過國際市場。
展望未來,在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必然會成為全球最大的綜合性的人民幣產品交易中心,涵蓋人民幣的在岸交易、國際交易和離岸交易。而香港也必然會成長為境外最大的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共同成為作為國際貨幣的人民幣的主要市場基礎和交易平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