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開平 廣州報道
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讓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沖動也空前膨脹。
“如果廣州補貼獲批,補貼力度也應該和深圳差不多。”廣州市科技與信息化局副局長弓鴻午接受《華夏時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說。弓鴻午分管高新技術及產業化處,7月7日在廣州進行四部委論證的《廣州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稱《方案》)正是由該處負責制定的。
深圳的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力度被業界認為遠遠超出了預期,地方政府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沖動,背后隱藏著搶奪產業發展先機和GDP增長的博弈。日前傳出廣州《方案》遭四部委否決,弓鴻午斷言否定,他說:“不可能否決,在廣州論證時四部委都是支持的,最多也只是要求地方修改《方案》。”
地方化特色補貼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思路上,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立足點差異明顯:中央更偏重于全局考慮,而地方想發展當地企業。地方在獲得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后,除了享受中央政策外,還盡最大權限出臺扶持地方企業的政策,其中包括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和擴大補貼范圍等方面。
廣州《方案》也更傾向廣州本地企業。弓鴻午也表示,廣汽新能源客車已經確定為亞運服務,這次《方案》制定,也對廣汽的客車進行了考察。“對于本地企業的關注,這一點是地方方案的特點。”
據廣州市科技與信息化局高新技術及產業化處介紹,在《方案》制定期間,他們考察了廣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廣豐凱美瑞,還有東風日產“LEAF”。
廣州《方案》里,還把非插電式的混合動力汽車納入地方補貼之列。有業內人士認為,廣州補貼與深圳之所以有差別,也是因為考慮了扶持本地產的非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凱美瑞等車型。
這也為后來傳出廣州《方案》遭否決埋下伏筆,根據工信部等中央部委的思路,新能源汽車扶持重點主要確定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補貼力度也是非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所不能比的。
補貼力度爭議
5月底,廣州獲得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城市正式宣布的前夜,廣州市科技與信息化局已經在開始著手制定《方案》。7月7日進行了四部委論證會。此后廣州市科技與信息化局進行修改,然后再交國家相關部門審批。
“補貼方式也是《方案》里最重要的一項內容,但具體操作還要等國家審批后才知道。”弓鴻午說。
弓鴻午之所以不敢確定,是因為關于地方補貼方式和力度,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之間早有爭議。深圳地方補貼力度之大,超出了業內人士的預判,也讓中央部委頗有微辭。
廣州《方案》里,新能源客車除了國家補貼每輛50萬-60萬元,廣州財政也計劃補貼每輛50萬-60萬元;私人購買新能源轎車的補貼則參照深圳市的補貼,“力度肯定不會比深圳市的補貼小。”
而財政部等部委的官員對于這樣的補貼方式,提出了異議:地方補貼額度太大,不利于企業向降低成本方向努力,最終也會不利于整個產業發展。地方扶持應該主要側重于運營補貼和基礎設施建設。
地方政府看法卻截然不同:運營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發展,但如果補貼力度不夠,企業新能源汽車打不開銷售,就難以達到扶持的效果。
修改方案?
地方政府的補貼沖動,更主要來源于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先機的搶奪。深圳、廣州兩市在經濟發展上競爭多年,現在,對于搶先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競爭更是分外眼紅。
有接近工信部相關高層的人士表示,中央部委在陸續設立20個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城市后,最后一批獲得試點城市的方案審批會更加嚴格。
6月1日獲批的天津、廣州、海口等7個城市,將可能面臨更加嚴格的《方案》審批程序。對于收緊的審批,地方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也似乎早有準備。廣州市相關政府官員就對《華夏時報》記者說:“廣州不敢說很快能實現補貼(私人購車),但未來肯定會的。”
中央部門分批設立了20個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城市,從試點城市中獲得平衡中央政府的全局觀和地方利益的辦法,正是先試點的初衷之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