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放開“兩艙”票價管制 國航京穗航線頭等艙從2550元漲至3910元
一個多月前,民航局、發改委印發通知,將兩艙(頭等艙、公務艙)票價定價權交由航空公司自主定價。乘客原以為今后可以買到便宜的兩艙票價了。不過,一個月后,這個“折扣令”卻引發了漲價風。
國航率先對7月15日后的43條國內航線兩艙票價的最高價全面上調。東航、深航及上航相繼宣布“兩艙”價格上調方案。兩艙機票價格均比以前大幅上漲。
目前,頭等艙、公務艙甚至經濟艙,航空公司已將其基礎價格漲至歷史高點。價格上漲帶來的反而是服務的“縮水”,為了增加飛機上的座位數,客座距離越來越窄,餐食也越來越簡單……
公商務乘客成“待宰羔羊”
國航同時也規定頭等艙和商務艙在最高價基礎上實行市場調節價即為折扣價,但記者昨天查詢到,7月15日起,國航已經調整了價格的43條航線中,折扣票出現的并不多。
同樣以7月15日國航廣州至北京航線為例,當天國航共有8個航班,只有在3個航班的頭等艙艙位上放出了3400元的折扣價,其他7個航班的頭等艙票價均執行最高價3910元。即便是3400元的折扣價也遠高于調價前的頭等艙票價2550元。
“有兩個原因導致最高價調整的最后就是價格上調”,名客旅行董事長萬以堅說,“第一,乘坐‘兩艙’的旅客大多是公商務人士,他們對價格一點都不敏感,只對航班的時間有要求;第二,頭等艙和商務艙的數量較少,在航空旺季時很容易就能‘執行’最高價。”
民航局的初衷是,不再硬性規定“兩艙”票價,讓航空公司依靠差異化服務來制定“兩艙”價格,提升航空公司收益。但卻反而成了航空公司漲價的“紅頭文件”。
擔心引發機票連鎖漲價
“國航調價后,其他航空公司跟進上調兩艙票價是遲早的事情”,一位不愿署名的民航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就跟6年前民航局放開經濟艙票價管制后,各大航空公司相繼將經濟艙的基礎價上調至最高價一樣。”
業內擔心,如果其他航空公司跟進國航的做法,勢必將演變成頭等艙和公務艙的“漲價潮”,屆時,無論是 “兩艙”還是經濟艙,票價都將達歷史最高值。
航企緣何不懼
乘客不買賬
價格上漲太高,航空公司難道不擔心乘客不買賬?其實不然。從歷次票價上漲來看,航空公司一直做的是將機票價格上限“無窮”放大,然后再打折。
這樣做有兩個好處,第一,在市場旺季或某條航線的旺季,并不愁客源的航空公司可以將票價直接升至最高價,獲得最大收益;第二,在航空淡季時,需要用價格來拼搶客源的航空公司,就會考慮在高基礎票價上打一個“漂亮”的折扣,吸引眼球,其實如今的三折、二折票價相當于2004年之前機票價格的四折甚至是五折。
票價漲了服務卻“縮水”
“座位越來越擁擠,我1.6米的個頭竟然伸不開腿,而且餐食越來越簡單,牛肉面就是一個即食面條,有一點點牛肉沫。”乘坐某航班從太原飛往廣州的張敏說。
“飛機上的座位數可以靈活變動。”昨天,一不愿署名的航空公司人士告訴記者,“比如A320,按照正常的機艙布局,一般有156個座位,如果‘滿編’,可以安排180個座位。”一個座位每趟航班的收益即便是按照每天500元計算,以空客A320計算,按照180個座位“滿編”,收益就比只按照123個座位增加2.85萬元(沒有計算頭等艙或公務艙的座位收益),一年下來就是1000多萬元。
價格大漲:
京滬航線頭等艙漲至歷史最高
在民航局沒有放開“兩艙”票價的6月1日前,國內航線的頭等艙價格為經濟艙全票價的150%,公務艙為經濟艙全票價的130%。
以國航北京至廣州航線為例,調價之前,頭等艙票價是2550元(即經濟艙票價1700元的1.5 倍);調價之后,頭等艙票價最高可以達到3910元(即經濟艙票價的2.3倍)。這意味著該條航線,國航的頭等艙票價大漲了53.33%。再以東航上海至北京航線為例,調價之后,最高價可以達到2830元,而調價之前的頭等艙票價是1700元,上漲幅度是66.47%。
記者昨天通過機票預訂系統查詢,7月14日國航廣州飛往北京的CA1310航班的頭等艙票價為 2550元(調價之前),但7月15日該航班的頭等艙票價就變成了3910元(調價之后)。3910元的價格創下了京穗航線上的機票最高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