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濤 楊穎樺
近幾月來盛傳的IPO利潤標準上調消息引起市場高度關注。
7月1日,中國證監會正式回應此事,有關部門負責人對本報表示,監管部門并未調整相關審核標準。
此前有消息稱,中小板的內部審核標準在6月18日已經通過證監會主席辦公會議審議通過,審核標準已上調到最近三年凈利潤累計超過5000萬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3000萬。
本報記者了解的信息顯示,此前確有發審委委員提出過此項建議,但一直未被正式采納。與此同時,創業板上調IPO審核標準的傳言也流傳坊間,稱擬調高至“報材料前三年累計凈利潤不少于3000萬元”。
一位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傳言提高IPO利潤標準可能是因為,企業規模太小,則存在財務操縱、包裝以及虛假陳述等情況的可能性就會加大,這也反映出市場對此方面的擔心。
另一方面,目前創業板發審中對企業的成長性要求更為嚴格。
創業板:成長性要求趨嚴
本報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目前創業板發審已經對發行人成長性的要求較初期更為嚴格。
比如對于最近一期凈利潤存在明顯下滑的,要求發行人提供經審計的能證明保持增長的財務報告,或者作盈利預測,且盈利預測必須是根據已簽訂的訂單情況。
其中,對何為“明顯下滑”,相關部門也作出明確界定,即最近半年凈利潤不足上一年度同期凈利潤的50%,或者前三季度不足前一年度同期75%。
相關部門負責人曾在一次保薦人培訓會議上明確表示,目前發行人成長性背后存在隱憂,需要保薦代表人對其毛利率逐年上升背后的內涵更多關注,比如是否存在財務操縱、包裝以及虛假陳述等。
但創業板對于成長性更加嚴格的要求與傳言中的提高標準是兩碼事。
創業板擬提高IPO審核標準的傳言最早出現在5月份,當時盛傳的方案是,最近3年凈利潤累計超過3000萬元。另一說法是“報材料前3年累計凈利潤不少于5000萬元、上發審會前一年凈利潤原則上不少于3000萬元”。
2009年3月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中,對擬登陸創業板公司的業績條件提出兩套標準:一是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不少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二是最近一年盈利,且凈利潤不少于500萬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少于5000萬元,最近兩年營業收入增長率均不低于30%。
一位券商投行部老總對本報記者表示,創業板由于財富效應誘導,小規模公司可能更容易存在粉飾業績、財務報告等情形,這是一種合理推測。
此前被否的公司中也的確有幾單小型公司,最近一年營業收入在1個億以下。比如北京侏羅紀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其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顯示,公司2009年的營業收入為5763萬。
“我不單指某家公司,但因為企業收入規模小,容易被操控業績,無法準確判斷實際業績情況。”該投行部老總說。
中小板:維持原標準不變
除了創業板之外,此前消息言之鑿鑿表示,證監會將擬登陸中小企業板公司的IPO審核標準上調為:最近三年凈利潤累計超過5000萬元,且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3000萬。且該方案已于6月18日通過證監會主席辦公會議審議。
之后甚至出現更為“高調”的傳言: IPO材料申報前的三個完整會計年度內,擬上市公司累計凈利潤不低于8000萬元;上發審會前一個完整會計年度的凈利潤不低于5000萬元。且稱有些投行已經按此標準操作。
傳言數據因為遠高于現行標準而受關注。目前中小企業板IPO正在執行的標準是2006年5月17日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并上市管理辦法》,其中對發行人在凈利潤方面規定的要求是:最近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數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且凈利潤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較低者為計算依據。
這意味著,傳言消息不僅大幅提高了對三年累計凈利潤的要求,還增加了一條新標準,即最近一年凈利潤。
“IPO辦法是很高規格的規章,如果要修改也要經過相關程序,比如預先征求意見,不太可能通過窗口指導的方式來進行,這種方式太不正規了。”一家A類券商的投行部老總聽聞此傳言后對本報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市場傳言提高IPO的相關審核標準也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有些規模太小的公司會存在上市后業績變臉的可能性,市場預期監管部門會在IPO方面提高標準。
7月1日下午,中國證監會對此傳聞正式作出回應,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監管部門并未調整相關審核標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