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溯婉
富士康事件對珠三角來說絕對具有標志性意義。
工人漲薪的后續影響正在逐步顯現,以此帶來的高成本壓力正在考驗著珠三角勞動密集型企業,其實,不只人力成本高企,其他諸如人民幣升值、外貿環境尚未完全恢復、國際經濟形勢仍不明朗都是橫在企業面前的一道道坎。目前,富士康已經決定內遷河北廊坊,而更多的企業也在積極走訪內地,尋求落地的機會。
挑起“中國制造”大梁的珠三角產業集群正在遭遇劇烈震蕩。如果新的高附加值產業大量出走珠三角,留下的仍是最基礎的代加工產業,珠三角的未來該走向哪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港澳以及臺灣地區的紡織服裝、玩具、鞋帽、電子等制造業大規模往廣東轉移,全國9萬家加工貿易企業,大約7萬家在廣東,催生廣東加工貿易迅猛發展起來,并將廣東外貿帶入一個輝煌的時代,自1986年至今,廣東進出口總值一直穩坐全國各省頭把交椅。
但是,變化總是來得如此迅速,廣東外貿原有的優勢正逐漸轉變成劣勢。加工貿易仰仗的廉價勞動力本質與珠三角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的現狀之間的矛盾正不斷激化。
而且,今年來,中國外貿隨著國際經濟逐漸復蘇而出現大幅反彈,但廣東外貿的增幅卻明顯落后于全國整體水平及長三角。據中國海關統計,2010年1~5月廣東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為2793.7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長34%,低于全國44%的增長幅度。同期,江蘇、上海和浙江分別為1742.9億美元、1393.3億美元和947.5億美元,分別增長50.1%、43.6%和41.4%。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常務理事周世儉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今年勞動力和資源價格等成本快速上漲,兩頭在外的加工貿易受此沖擊明顯大于一般貿易,這是加工貿易占大頭的珠三角增速落后于全國的主要原因。加工貿易主要依賴廉價成本,而廣東此方面優勢不斷喪失。隨著富士康等代工企業加薪,廣東今年下半年加工貿易增速可能還會低于上半年。
從海關總署廣東分署公布的數據也可以看出,今年廣東加工貿易比一般貿易增長乏力。今年1~5月,廣東加工貿易進出口1556.7億美元,增長29.9%,占廣東進出口總值的55.7%;而一般貿易進出口986.2億美元,增長43%,占廣東進出口總值的35.3%。
更重要的是,這幾年廣東進出口占全國的比重呈現下跌走勢,廣東省外經貿廳的有關材料顯示,2005年占全國的30.1%,2008年已跌至26.7%。只有2009年情況比較特殊,回升至27.7%。
周世儉分析指出,這主要是因為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原材料價格下跌以及廣東勞動力成本暫時下降,給加工貿易喘息機會,促使廣東外貿略好于全國,但加工貿易受國外客戶牽制比較大,轉型升級有很高難度,難以在短時間取得效果,至少要花上3~5年甚至10年。
記者從廣東省外經貿廳今年的一份內部資料中看到,該廳認為盡管在推動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效,但總體上外貿發展方式轉變還只是初步的,粗放型發展的特征依然明顯,從內部條件來看,廣東省長期積累的素質性和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競爭優勢弱化的態勢逐步顯現。主要體現在土地和勞動力低成本優勢在減弱、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以及決定未來競爭優勢的要素與條件不足等三方面。
周世儉認為,廣東外貿結構調整刻不容緩,加工貿易在當前形勢下一定要朝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延伸,而廣東在資金、海外渠道以及地理位置上還是具有優勢的,利用資金優勢引進更多的科技人才,改變過度依賴農民工的粗放型發展模式,以及深化與港澳、東盟等地區的合作。
廣東省社科院科研處處長、城市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丁力表示,珠三角外貿發展后勁不足,與產業結構有一定關系,電子加工、紡織服裝、鞋帽等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產品所占比重比較大,技術含量不高,而長三角尤以上海為中心的鋼鐵、汽車制造、航空航天、造船、重型裝備等重工業比重較大,技術力量雄厚。此外,跨國企業在長三角的投資也明顯多于珠三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