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金玲報道
6月22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的通知》,明確從7月15日開始,取消包括部分鋼材、有色金屬建材等在內的406個稅號的產品出口退稅。涉及鋼鐵企業的有48個稅號的鋼材產品。
河北一家鋼廠的負責人近日一直在關注該政策的走向。他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主要是熱軋、中厚板以及大型型材,這些鋼材產品此前的出口都有9%的退稅;此次取消出口退稅的鋼材產品,大多由大中型鋼廠生產,而此前由小鋼廠生產的建筑鋼材,已經取消了出口退稅并且加征15%的出口關稅。”
影響具有雙面性。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主任侯志云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取消出口關稅和提高出口退稅率的一些品種,熱軋卷、大型材等產能過剩,技術含量相對較低。降低鋼材出口稅率可以降低鋼企出口鋼材的成本,增大鋼材出口總量,減輕國內資源壓力,措施意在特殊時期幫助鋼鐵企業渡過難關。
對此,蘭格鋼鐵信息研究中心王國清則有不同看法。她認為,鋼材出口退稅的取消將進一步抑制我國鋼材出口增長,在一定程度上加重國內鋼鐵供應過剩的現象,目前在鋼價持續下跌、下游需求觀望心態漸濃且短時難有好轉的情況下,對于較為突出的供需矛盾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王國清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在市場供需形勢進一步惡化的過程中,在價格下跌和生產成本上升的雙重擠壓下,鋼鐵企業將再度面臨大面積虧損的局面,一部分鋼鐵企業不得不退出市場,這也將實現國家以市場倒逼機制推進鋼鐵工業淘汰落后產能的目的。”
目前,國內鋼鐵生產的主要原料鐵礦石嚴重依賴進口,2009年我國進口鐵礦石6.3億噸,對進口礦的依賴程度達到70%;2010年長協定價機制終結,使鋼鐵行業面臨著鐵礦石資源壟斷帶來的原料價格上漲,季度漲價持續推高成本,企業微利虧損經營,今年前4個月國內77家大中型鋼企實現利潤339億元,銷售利潤率只有3.6%。
侯志云表示,如果鋼價繼續保持目前的下跌態勢,三季度虧損面擴大在所難免;國際市場需求萎縮,鋼材出口貿易摩擦加劇,國外“雙反”調查盛行,高額懲罰性關稅使出口企業損失慘重;而國內產能過剩,低端產品壓價出口,退稅變相補助了國外企業,同時又給國內帶來污染治理費用與壓力。
鋼鐵行業是典型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資源性的行業。“因此,在戰略定位上,我國不能做世界鋼鐵工業的供應基地,在產業政策上,也不支持鋼鐵產品大量出口。中國的基本國情是資源貧乏、生態環境形勢嚴峻和國內市場需求巨大,我國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鋼鐵工業的總體戰略定位是控制鋼材資源的出口總量。”侯志云表示。
我國于2006年首次由鋼材凈進口國轉為凈出口國。2007年國家曾經三次上調鋼材出口關稅,抑制鋼材的過度出口。
“目前形勢下,應轉向鼓勵高附加值產品出口,才能真正提高我國鋼鐵業的競爭力。”侯志云對記者表示,取消“兩高一資”產品的出口退稅,加大節能減排力度,鐵腕治理淘汰還在高速有效運轉的過剩產能,在目前供給過剩,庫存居高不下,市場價格持續下滑,已經具備條件和時機,取消出口退稅則是助力一把。另外,取消鋼鐵部分產品出口退稅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雙反”調查的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