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燕峰
“蒜價高是因為大家有預期。”蒜商老郝開門見山。
這位1995年大學畢業就做大蒜貿易的商人,笑稱自己是最早戴眼鏡做大蒜生意的。他詳細分析了大蒜近年來的發展變化。
老郝說:“去年大蒜入庫以后,中間商有投機心理,都覺得貨少,不賣,開始抬價。從去年8月底到11月底,蒜價從2元多漲到3.5元~4元。11月份達到第一次頂峰。”
“連著賠了好幾年錢了,經銷商想賣個好價錢。外地壽光、萊蕪、北京做農產品的一些大公司看到2009年大蒜有推高的可能,開始買蒜,于是價格一路拉高,而市場是越買價格越高。”
他說,一些媒體對這個行業不了解,認為蒜2008年才8分錢、1毛錢,怎么忽然間漲了這么多,于是媒體說蒜價暴漲。
“看著是暴漲,其實當年老百姓種蒜的成本價就1元多,漲到兩三塊錢,也就是翻了一倍兩倍。很正常。價格主要是供需關系決定。”
“這時,一些外地大戶借助媒體力量,也想推高價格,加之媒體的好奇心理。但是那時百分之八九十的蒜都在散戶手里,大戶手里只有5%到10%。不過經過這一炒作,引起更多媒體重視和國家關注。一些蒜商開始恐慌,開始賣蒜,覺得從來沒有這么好過,到去年12月蒜價跌到3-3.5元,跌了五毛錢,維持一個月。”
“蒜一年就一季。2008年金鄉冷庫蒜還有50萬噸沒有賣,到2009年才賣,加上2009年入庫的90萬噸左右,價格沒有掉下來,說明產量確實不大。當然不排除有炒作成分。”
老郝說,到今年二三月份,蒜價漲勢不大,也就三四元錢一斤。今年4月,到了庫存蒜后期,因為5月份新蒜就要上市。這時出現一波瘋漲。“4月份蒜價有炒作成分,一些大戶自己賣給自己,今天4.2元/斤,明天4.5元/斤,來拉高價格,最高蒜價漲到6.2元/斤。”
“金鄉大蒜五一節前后漲到6.2元。但是去年大部分蒜主要銷售價是在3元/斤到3.5元/斤,大戶拉高想出貨,也有跟風炒蒜,5元跟進,賠錢賣的。”
老郝說,去年底的蒜價上漲讓大家在今年春節前出現預期,特別是今春天氣冷,很多蒜商都開車跑市場到地里搞調研,看蒜苗長勢如何,查冷庫匯總信息。
“一看蒜苗長勢很差,覺得要減產,于是普遍預計今年蒜價還會高。”
在這種預期下,于是出現了包地現象。“包幾十畝上百畝的都有。開始是3000元一畝、最高出到4500元一畝。這樣今年在地里就把蒜價抬上去了。”老郝說,這些包地的主要還是金鄉當地人。
“今年天氣冷,光照不足,蒜頭普遍小,產量低。往年鮮蒜產量畝產3000-4000斤,干蒜畝產2200到2600斤。今年鮮蒜1800到2400、2500斤,干蒜金鄉主產區畝產1500斤。往年直徑6公分的優質蒜能占到70%,今年只有20%,有的地里都沒有6公分蒜。”
“面積沒有增加,又減產,去年的庫存金鄉也就還有三四萬噸,老百姓預期都很高。”前一段剛下來的鮮蒜每斤賣到1.4到1.5元,這在往年是沒有的價格。
“如果按4000元包一畝地,鮮蒜才收2000斤,算下來,蒜本錢就是兩元一斤。雖然市場價并不是按照本錢來算,但是今年量不大,賣到兩元,市場能接受。今年蒜農賺錢,一畝2000多元,鮮蒜畝產2000多斤,好的一畝能賣到六七千元。”
另外,2001年到2002年,一畝地工人費用60元,包括挖完、絞好頭、裝袋子、裝上車。去年人工費是450元到500元,今年達到750元到800元,這些都推高了蒜的成本。
“鮮蒜兩元一斤的成本,曬干要加上1元錢,干蒜成本達到3元。”
“當地一些人,不一定是大的炒家,做蒜米的,買電子盤的,不愿意價格太低。開始在市場走貨,貨并不多,但拉高價格。”
現在蒜還沒有完全干,到金鄉市場賣2.8元/斤,干些的3.5元/斤,到最后干蒜估計達到4元。已經是往年最高價了。
“有人覺得蒜少,覺得今年漲到6元沒問題,這是預期,是腦子發熱,如果價格還要漲,那經銷商已經沒有利潤。可能就會漲崩了。”
老郝雖然也租了冷庫,搬來了驗鈔機和保險柜,但是他并不急于收貨。他覺得關鍵是市場要平穩,不要波動。
本報金鄉6月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