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評論 > 發改委打擊農產品炒作 > 正文
到底是供應短缺還是游資所推動并不重要,關鍵是增加供給,減少流動性
【背景】近期部分小宗農產品價格劇烈波動頗引人矚目。“蒜你狠”、“豆你玩”一時成了網絡流行語。
財新記者從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了解到,近期普通綠豆價格大約在每市斤8元左右,比今年初以來的最高每市斤約10元有所回落,不過仍比正常年份每市斤3元左右的價格高出很多。
究竟是什么原因推動大蒜、綠豆這樣的農產品價格瘋狂上漲,農業部和發改委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5月28日,在農業部新聞發布會上,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巡視員隋鵬飛認為,游資炒作不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他認為,對于農產品市場,中國政府有完備的市場調控體系和監管能力。
對于綠豆和大蒜價格瘋漲的原因,農業部種植業司副司長馬淑萍分析稱,出口增加,國內供給減少,以及需求增加,導致這些農產品價格上漲。她舉例稱,由于農民預期2009年大蒜價格非常低,2009年大蒜產量減少600萬噸,“供給減少也是大蒜價格上升的一個主要原因”。
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2010年部分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的特殊原因,一方面是今年以來氣候條件不利,西南地區大旱、中東部地區持續低溫,蔬菜、大蒜、綠豆的生產、供應受到較大影響;另一方面,也有社會資金炒作的因素,它們利用大蒜、綠豆等農產品產地集中、季節性強、產量下降、市場信息不對稱等特點,惡意囤積,哄抬價格,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彭森認為,2010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樓市降溫,股市下行、低迷。在這種情況下,大量資金退出股市和樓市,開始選新的目標。
那么,綠豆和大蒜價格上漲真正原因是什么?背后是否有游資推動?發改委等三部委聯手穩定農產品市場能否收效?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農產品價格大幅波動,一定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而最根本、最基礎性的原因是農產品供需嚴重失衡,導致農產品價格要么過高,要么過低。
他分析稱,這一次綠豆等雜糧價格過度波動,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主產區受到不利氣候影響而減產。另一方面,綠豆等雜糧,藥用價值被人為夸大,需求非常強勁,加劇了供求緊張關系。
李國祥認為,在供求緊張發生后,肯定會有商人,投入大量的資本購買綠豆。為了賺到更多的錢,商人通常會一方面加強收購,一方面放慢銷售的節奏,供求關系進一步緊張,從而使綠豆價格遠遠超過預期。
李國祥認為,造成綠豆價格劇烈波動,應該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至于哪個是第一位原因,哪個是第二位原因,只有在學術界才會去研究。同時,如果學者選擇的模型不同,使用的數據不同,處理方法不同,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李國祥認為,對于老百姓和政府來說,誰是第一原因,并不重要,關鍵是搞清楚,有哪些因素在影響農產品價格、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把這種相互作用的道理弄清楚了,自然就可以對癥下藥。”
李國祥提出,研究農產品價格,首先要看是是長期上漲還是周期性上漲,是季節性上漲,還是非常規性上漲。由于中國農業資源緊缺,勞動力成本會上漲,中國農產品價格長期來看趨于上漲,但是這個上漲應該是緩慢的,消費者能夠容忍。
另一方面,李國祥認為,由于受到市場和氣候等周期性因素影響,農產品價格存在周期性波動或季節性因素。例如豬肉,前幾年價格很高,今年價格有很低。再例如蔬菜,容易受到春節因素影響。
李國祥指出,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農產品異常波動,往往是炒作所致。政府作為監管者,觀測農產品價格波動時,注意力要放在這種異常的波動上。“應該抓住這個要害,看它到底有多大,重點解決。”
李國祥認為,這次小品種農產品價格波動,跟過去有明顯差異。在他看來,存在人為炒作的因素。但人為炒作等非常規因素非常多,游資入場只是其中之一。比如,信息對人們預期影響甚大,“一旦人們形成漲價預期,價格波動就會放大。”
李國祥認為,追查游資是否炒高農產品價格,零星的個案或許能夠查到,但是想要徹底弄清楚誰在炒作、資金有多大規模、把農產品價格炒到什么程度,就有一定困難。即使監管體系非常健全也未必查出來。“最根本的還是想辦法增加供給,減少流動性。”■
(財新記者 王晶 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