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駐京記者胡劍龍
財政部6月2日全文公布了《新疆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下稱新疆資源稅改革規定)。財政部表示,該規定是為了落實5月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關于在新疆率先改革資源稅的決定。
此前5月17日—19日舉行的新疆工作會議上,中央政府決定,在新疆率先進行資源稅費改革,將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昨天,落實這一決定的詳細方案正式公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規定在新疆開采原油、天然氣,繳納資源稅實行從價計征,稅率為5%。
盡管資源稅改革何時推廣到全國并無確定的時間表,但資源稅改革率先在新疆破局,具有強烈的符號意義。由于資源稅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勢必會引發資源品價格改革等連鎖效應。
資源稅改革試水新疆
財稅部門出臺專門規章,在不修訂現行《資源稅暫行條例》的情況下,先行改革在新疆開采原油和天然氣征收資源稅的規定。按中央政府的計劃,資源稅改革包括三個方面,即擴大資源稅征收范圍、改變資源稅計稅依據、提高資源稅稅負。
規定稱,納稅人開采的原油、天然氣,自用于連續生產原油、天然氣的,不繳納資源稅;自用于其他方面的,視同銷售,依照改革后的新規定計算繳納資源稅。
據新疆資源稅改革規定,三種情況可免征或減征資源稅。這包括,油田范圍內運輸稠油過程中用于加熱的原油、天然氣,免征;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氣,減征40%;三次采油,減征30%。
新疆資源稅改革規定要求,資源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地點、納稅期限、征收管理等按照現行《資源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等執行。新疆資源稅改革新規自2010年6月1日起執行。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此前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的資源稅稅率過低,沒有體現資源品的價值。
以新疆為例,1993年新疆石油價格為每噸480元,天然氣價格為每千立方米200元,按從量計征原則,當時資源稅稅額標準為石油每噸12元,天然氣每千立方米4元,折算成資源稅稅率分別為銷售收入的2.5%和2%。然而,到了2008年,新疆石油價格已經達到每噸4800元,資源稅稅額標準雖有所提高,但仍為每噸30元,折算成稅率還不到1%。
華安遠見能源行業分析師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5%的稅率目前來看是比較合適的,雖然這一水平與國際上很多國家超過10%相比,還差得比較遠,但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天然氣價格被迫調整
而此番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能夠率先在新疆破局,也是經歷一番長時間的醞釀,尤其是天然氣價格的改革。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31日宣布,自6月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230元和220元(折合每升0.2元左右),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每立方米提高0.23元,并進一步改進天然氣價格管理,完善相關價格政策。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表示,目前國內天然氣價格明顯偏低,與其他可替代能源比價不合理。各地紛紛進行油改氣,爭上以天然氣為原料和燃料的高耗能項目,導致資源供應緊張。為促進資源節約,理順天然氣與其他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引導天然氣資源合理配置,改善市場供應,國家決定適當提高國產陸上天然氣出廠基準價格。
發展改革委將部分油氣田一、二檔氣價進行并軌,取消了價格“雙軌制”;進一步擴大價格浮動幅度,允許供需雙方以出廠基準價格為基礎,在上浮10%、下浮不限的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價格。要求各地原則上按照與汽油最高零售價格不低于0.75∶1的比價關系理順車用天然氣價格,保持車用氣的合理比價。
而在現在的時間節點調整天然氣價格,除了給資源稅改革開道,面臨的其他壓力也越來越大。隨著中亞天然氣管道的開動,進口氣開始倒逼國產天然氣。
據發改委透露,今年1-4月,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到約9%,已進口中亞天然氣超10億方,日均進口天然氣750多萬方,今年西氣東輸二線供氣量計劃達到60億方,未來到2013年全部完工后將達300億方。
目前按照西氣東輸二線與國際油價掛鉤的定價公式,當國際石油價格為80美元/桶時,中亞天然氣在霍爾果斯的邊境完稅價格為2.20元/方。按照西氣東輸二線全線平均管輸費1.08元/方計算,城市門站平均價格達到3.28元/方。仍按照目前國內氣價銷售(約0.80元/方),中石油承受著巨額的進口氣虧損,估計1-4月份進口氣部分虧損已達14億元(即1.40元/方)。
因此,中石油一直在呼吁提高國內天然氣使用價格。不過,對于調整民用氣價格,國家發改委非常謹慎,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居民用氣價格調整,要按規定程序進行聽證;統籌安排對困難群體的各項補助,確保低收入群體不因民用天然氣銷售價格調整而降低生活水平。”
資源稅改革看經濟“臉色”
新疆資源稅改革試點的正式啟動,標志著我國資源稅改革取得重大進展。”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2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不過,這一改革并非毫無征兆。
2010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到,“為資源環境稅費改革和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留有一定空間”,將稅費改革和價格改革并列在一起,可以觀察到政府對這一領域改革的思路,而當前天然氣的改革便可以佐證這一立場。
不過,目前這一政策還僅僅限于新疆,合適推廣到全國范圍,目前仍無定論。若以資源稅改革的歷史為鑒,其前景仍難樂觀。2007年資源稅改革動議,但高企的CPI成了改革的“攔路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導致國內不少企業舉步維艱,擔心給企業增加負擔讓改革再次中斷。資源稅改革可謂一直是仰仗經濟形勢的“臉色”。
賈康認為,目前是資源稅費改革良機,不會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此外,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經濟處處長牛犁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石油和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比例不過20%左右,因此對全國物價影響有限。
盡管如此,華安遠見能源行業分析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資源稅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平衡這些利益方并非一朝一夕能完成。
■觀點
機會稍縱即逝
資源稅改革
應盡快推向全國
我國資源稅改革方案曾兩次被暫時擱置,一次是2007年擔心經濟過熱時推出會加速物價上漲,增加通脹壓力;一次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致使國內經濟迅速下滑,擔心加重企業負擔,影響企業發展。
“如今改革由從量計征轉從價計征的基本方向已定,在試點的基礎上,下一步向全國推廣將相對容易,不過時間將最終等待中央確定。”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丁蕓說。
中國人民大學財金學院教授安體富也表示,資源稅改革在我國已醞釀多年,各方面均已準備就緒。現在是改革推出的最好時機,全球經濟整體來看已走出低谷,我國經濟也已經穩步復蘇,同時尚未出現明顯的通脹壓力。
安體富建議,資源稅改革經過新疆的試點工作后,應盡快向全國范圍推開。“雖然目前通脹壓力不大,但通脹預期猶存,因此對資源稅改革而言,機會稍縱即逝。”
此外,一些市場人士也認為,由于新疆地區資源稅改革將使該地區資源開采成本上升,或將導致更多的投機者進入其他未改革地區尋求最后的逐利機會,加劇資源的浪費。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資源稅改革從試點到全面推開的時間差也是宜短不宜長。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