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評論員 葉檀
議論已久的房產稅可能于最近在試點地區(qū)出臺。這說明無論受到怎樣的壓力,中國政府推進經濟結構改革的決心不會變。
5月31日,國務院批轉了發(fā)改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意見》指出,出臺資源稅改革方案,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另據媒體報道,上海房產稅的征收范圍將擴大到居民住宅。從已經披露的信息來看,房產稅較為溫和,雖然具有類物業(yè)稅的性質,但并不等同于物業(yè)稅,而可能成為住房保有稅與交易環(huán)節(jié)征稅的混合體。
目前披露的房產稅版本是折中的產物,主要目的在于抑制投資,而對既有的房產較為寬松。根據披露的信息,房產稅征收采取 “新老劃斷”,僅對新購入房屋進行征收,且以每戶家庭名下一定房產面積為“起征點”,如對超出200平方米部分才征收;建議征收稅率為0.6%。可見,房地產面積劃定基本在家庭住房的上限,而征收稅率位于國際平均水準的下限。
較低的稅率不會逼迫手中持有物業(yè)的人在短期內大幅拋盤,但對于投資者進入市場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為了抑制投資者,據稱規(guī)定還包括,無滬籍或無上海居住證,不能提供3年以上工作納稅記錄,購房也將征稅。對于想在上海購房的外地投資客而言,又是一道高門檻。
按照目前流傳的房產稅版本,征收房產稅對于房價不會產生太大的沖擊,主要原因是風險固定可控。
房產稅的低稅率是固定的,不可能根據市場評估價今年征收千分之六,明年征收百分之一。并不是政府不想征,而是投鼠忌器和技術條件不允許。征收20%以上的資本利得稅,將導致房地產市場出現(xiàn)斷崖式下挫,后果是實體經濟成果難以保持,相關產業(yè)大虧損,房地產捆綁中國經濟、捆綁政府利益絕非虛言。
并且,房地產市場評估所需要的評估中介機構、中介機構的公信力、征收浮動持有稅的地方財政公開透明無法跟上。有媒體查閱上海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網站發(fā)現(xiàn),目前上海注冊房產估價師有1351名。根據中房信提供數(shù)據,截至2009年,上海存量房面積為4.98億平方米。評估一套住宅大約需要3個工作日,按每套100平方米計算,上海1351名評估師大約需要1萬天評估完畢,也就是28年才能完成,還不包括期間新增房屋面積。除此之外,全國房產交易信息并未聯(lián)網,因此,在全國范圍內同時起步,做到徹底的公平,比較困難。
鑒于已有物業(yè)市場評估是如此困難,增量房產將成為主要征收范圍。可笑之處在于,如果不以評估價而以市場交易時的價格作為納稅依據,事實上就不是持有環(huán)節(jié)征稅,而是在交易環(huán)節(jié)征稅,與目前層層疊疊的交易稅表面上就失去了區(qū)別。
根據市場價征收房產稅不僅是對投資者的考驗,更是對地方公共財政的考驗。地方政府恐怕更傾向于類似于燃油稅這樣的改革模式,一來對于地方政府利益沒有多大觸動,二來對于行執(zhí)能力要求沒有多大提升,三來能夠完成稅制的改變,獲得長期的稅基。沒有哪個機構愿意讓改革之槍對準自己,投資者、消費者、企業(yè)與政府,都不愿意。
只要房產稅率基本固定,投資者就能夠根據利率與稅率估算出大致的成本。只要投資收益超過成本,只要央行放松信貸,就會有一大批源源不斷的投資者前赴后繼進入房地產市場。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房地產稅率如此之高,投資者甘之如飴的基本原因。
以家庭為征稅基礎有很大的漏洞,只要該家庭將戶口拆分到不同的物業(yè)項下,就能夠用化骨綿掌將起征點消化于無形。無論是以人口計稅,還是以家庭計稅,都會出現(xiàn)相同的規(guī)避手段。
目前的房地產稅有點非驢非馬的意思,本意是想在持有環(huán)節(jié)征稅,為了繞過法律的障礙,不得不按照1986年出臺的 《房產稅暫行條例》,將超過標準的投資性購房界定為經營性房產,由地方政府征收房產稅,細則由地方省級人民政府來制定和實施。
無論如何,征收房產稅是地方財政擺脫土地束縛的第一步,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土地財政危機,是建立公共財政體系的基礎工程之一。從這個角度說,雖然房產稅對房價只有較小的影響,仍然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