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劍鋒 徐健
有關房地產稅的消息再次擊中股市房地產板塊。
視頻:國務院首次明確逐步推行房產稅 媒體來源:深圳電視臺《正午30分》國務院昨日批準并公布了國家發改委制定的《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這份文件將“逐步推進房產稅改革”列入了今年的財稅體制改革的目標當中。
資本市場隨即做出反應,地產板塊午后大幅跳水,下跌3.41%,上證綜合指數也下跌2.4%,跌破2600點。
房產稅替代物業稅
事實上,《意見》中的一些表述與以往相比,產生了微妙變化。
此前,設立物業稅這樣一個新稅種來作為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是官方的主要思路。
“十一五”規劃的財稅體制改革目標中明確表示:“改革房地產稅收制度,穩步推行物業稅并相應取消有關收費。”
在去年的《關于2009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中,對于住房保有環節的稅收的表述還是“深化房地產稅制改革,研究開征物業稅”。
今年4月17日,國務院頒布“新國十條”亦明確指出,財政部、稅務總局要加快研究制定引導個人合理住房消費和調節個人房產收益的稅收政策。
而在《意見》中則明確提出了房產稅的概念。
實際上,物業稅變身房產稅此前已經初露端倪,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財政部提交并獲得通過的《關于中央和地方2009年預算執行情況與2010年中央與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中,就已經沒有物業稅的相關內容,取而代之的是“完善消費稅和房產稅制度”。
中央財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院長、物業稅研究專家溫來成解釋說,盡管都屬于財產稅,現行的房產稅和物業稅存在兩個方面的差別:房產稅僅對經營性房屋征稅,而物業稅對所有房屋征稅;房產稅的稅基為房產的余值即原值減去折舊征收,而物業稅是按照房產的評估值征收。
現行的房產稅是根據國務院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開征的,以房產為征稅對象,按照房產的計稅余值或出租房產取得的租金收入,向產權所有人征收的一種稅。
此次物業稅變身房產稅,其背后的原因是行政機關——國務院失去了稅收立法授權,而正常的立法程序較為漫長。
1984年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建議,決定授權國務院在實施國營企業利改稅和改革工商稅制的過程中擬定有關稅收條例。1985年又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條例。1986年開始頒布實施的房產稅暫行條例的合法性基礎則來源于此。
2009年6月27日,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廢止部分法律的決定》,決定從當日起廢止上述授權。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院長劉桓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說,從目前來看,出臺住房保有環節的稅種是有必要的,有關部門正在探討能否繞開較為復雜的立法過程,利用現有稅種和機制達到目的,而現有的房產稅恰恰就是在住房保有環節征收的稅種。
開發商盼政策早出好應對
此外,在2009年的《意見》中,關于物業稅只是“研究開征”,而今年的提法則是“推進改革”。
一位學者解釋說,研究開征的意思是開征之前必須經過充分的研究,研究好了才能開征,沒有研究好就不能開征。
這或許說明擴大房產稅的征收范圍覆蓋至居民住宅,已經呼之欲出。
而近來,有關在上海進行房產稅試點的消息滿天飛。
昨日又有媒體報道稱,由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牽頭制定上海房產稅的改革方案已經上報中央,而上海有關部門對房產稅試點的說法也未明確否認,對外統一口徑為暫無消息公布。
上海房管局、規土局、稅務局等部門承認參與有關稅收政策計劃的研究和制定,但“要等中央的決定”。
不過,除了法理,技術環節也是當前房產稅升級需要面對的問題,如個人住房信息采集、房產評估和具體征收環節都存在較大困難。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上海開征房產稅還需要解決一系列障礙。其中,如果以人均面積征收,容易出現作假現象,房屋持有人可以把父母、祖父母、岳父母等都算作房屋居住人,以此來逃避征稅。而上海某郊區政府相關人士亦向本報記者指出,考慮到市區和郊區房價的差距,人均征收標準應該分區界定。“如果盧灣區是以人均70平方米為標準,那我們區是不是應該放寬到100平方米呢?”
開發商也等得有些心焦。不少開發商表示,5月上海新房住宅成交量跌入歷史谷底已成不爭的事實,改革后的房產稅具體內容若真與傳言相近,出臺后勢必進一步打壓住宅,尤其是豪宅的成交量。
不過,在某種程度上,開發商還是盼望著房產稅盡快出臺。包括長甲置業在內的一些開發商代表均表示:“無論是調控細則還是房產稅,出來了我們才好制訂應對策略,現在這樣懸而未決的,都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辦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