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文添
風電領域驚現電網企業身影。
6月,位于上海東海大橋的海上風電項目將實現并網發電,在項目本身之外,國家電網公司以股東之一的身份出現其中,引起了業界的關注。
據悉,這個亞洲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總投資為23.65億元,首期規模為102兆瓦。2006年,間接隸屬于國家電網公司的上海綠色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與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中廣核能源公司、中國大唐集團公司四方組成聯合體中標。
據記者了解,這并非國家電網在新能源發電領域的首秀。
低調布局發電領域?
“當初,發電資產被剝離就并非國家電網的本意,這些年,通過新能源領域它正在收復失地。”一位不愿具名的業界人士如是評價國家電網這些年在新能源領域的舉動。
2002年4月,我國啟動電力體制改革,第一步就是打破原國家電力公司的壟斷,在行業內引進競爭機制,在之后推出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下稱“五號文件”)開始實行“廠網分開,競價上 網”。原國電公司被剝離了發電資產,只負責電力的輸送和銷售,而發電資產則重組成為國電、中電、華電、華能、大唐五大發電集團。
“當時雖然國家電網的絕大部分資產被剝離,但仍有一小部分發電資產被保留,以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名義存在,這幾年,該機構一直致力于發電站和設備制造領域的研究。””一直關注此領域的長城證券分析師周濤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在周看來,這幾年,國家電網在上游擴張迅速,為了在裝備上不受制于人,國家電網通過旗下電科院于去年7月先后控股了許繼集團和平高集團,其中,許繼集團是集電力系統自動化、繼電保護和直流輸電設備于一身的大型企業,而平高集團是我國電氣開關設備企業三強。
在構建直屬設備制造體系的同時,國家電網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早已展開。
2005年初,國家電網成立國網新源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新源”),注冊資金22億元,開始大規模投資新能源發電。在國家電網的規劃中,國家電網提出,將大力發展風電,每年完成開工10萬千瓦、投產10萬千瓦的目標。而到目前為止,國網新源公司已擁有內蒙古伊和烏素風電場、甘肅安西風電場49.5萬千瓦特許權項目工程、新疆天風發電公司三期4.95萬千瓦風電項目和內蒙古赤峰新勝公司二期4.93萬千瓦風電項目等。
當年7月,國家電網注冊了名為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這個公司是其進軍生物質能的重要載體。目前,國能生物已投產項目12個,發電裝機容量32.4萬千瓦;在建項目7個,在建裝機容量8.4萬千瓦。
“當年的五號文件只是不準國家電網做火電,對新能源領域并無限制。”5月25日,國家電網新聞處負責人劉心放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而對于國家電網在新能源領域方面的規劃,劉心放告訴記者,根據國家電網今年4月19日發布的《國家電網公司綠色發展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國家電網公司預計在2020年基本建成堅強智能電網,全力提升消納清潔能源能力,2020年將比2005年減排二氧化碳16.5億噸,對實現我國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下降40%~45%目標的貢獻度超過20%。
壟斷爭議
“國家電網一直不甘只為別人作嫁衣。”中投顧問新能源首席分析師姜謙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如無政策限制,國家電網在新能源領域的圈地將更為迅速。
在姜謙看來,電網企業如有自己的發電廠,將容易產生壟斷。“目前我國電力產業包括發電、輸電、配電、售電四大環節,如果讓電網公司自己發電,就變成了‘自產自銷’,這對其他發電集團并不公平,就像一場比賽中,國家電網怎么能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
發電集團對國家電網重兵進入新能源發電也頗有微詞。
上述國有發電集團人士就對記者抱怨,“國家電網觸角伸得太遠”。“按照當初的計劃,國家電網主要職責是作為電力傳輸的動脈,輸電、售電也要逐步剝離,目前它顯然不甘心這個定位,而且作為國家僅有的兩大電網公司之一,控制著大部分電力傳輸,未來如果他們自己也發電,我們很難和其競爭。”該國有發電集團人士說。
該發電集團人士表示,之所以當年五號文件沒有對國家電網進入新能源發電領域進行限制,主要原因是“沒想到新能源發展這么快”。“在2002年時,包括風能、光伏等在內的新能源都是剛剛起步,所占的比例微乎其微,但是這幾年卻是爆發式的發展,其中風能每年的發展增速超過100%,這是當時誰也沒有預料到的。”
一位內蒙古地區的風力發電企業負責人則向記者抱怨,目前國家電網在西部地區的風電仍然擴張迅速,但內蒙古風電已經發展過剩,到2009年,內蒙古沒有并網的風力發電機就已經達到500萬千瓦。由于電網建設滯后,很多風電廠因為無法上網而只能在大草原上曬太陽,目前內蒙古有1/3的風電裝機處于閑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國家電網輸電的話,肯定先把自己的風電輸送出去,這很不公平。”
對于外界的這種壟斷質疑,劉心放對記者表示,“目前沒有辦法發表任何觀點。”
周濤認為,隨著《國家電網公司綠色發展白皮書》的推出,國家電網在新能源領域的戰略一目了然,國家電網將借助智能電網將新能源做大,按照規劃,國智能電網將于2011年進入全面建設期,估算國家電網未來十年電網投資總規模將達3.1萬億元。“國家電網將以智能電網為依托,逢網就可以建新能源發電站,這種優勢將無人可敵。”
不過,一位接近國家能源局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來看,國家相關部門尚無出臺任何政策限制電網公司進入新能源發電的打算,“畢竟,新能源發電所占比重太小,而要等這些發電并網,還需要很長的時間,現在是鼓勵而不是限制。”
記者觀察VIEW
又一場利益分配游戲?
樹欲靜而風不止。
國家電網試水新能源遭遇業內普遍質疑,“壟斷”之聲此起彼伏,業內質疑第六大發電集團呼之欲出。五大發電集團擔憂的道理很簡單:國家電網涉足發電領域,顯然涉及到公平問題。
不過,細想下來,我國的電力行業目前仍處于高度壟斷,從發電的企業到配送的電網企業,無不是國字頭的央企,民企難以進入。從這一層面上看,這場爭議無非是壟斷者們內部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的戰爭。
中國電力體制改革之路并不順暢。在2002年,我國電力市場開始推行廠網分離,引入競爭,試圖構建開放有序的電力市場體系。原國家電力公司被分拆成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兩大電網公司,并成立以國電、華能等為首的五大發電集團和四家輔業集團。
然而改革產生的一個副產品是,外資的電力公司紛紛撤出中國,因為,他們發現,在和五大發電集團的競爭中,他們根本沒有競爭優勢。
電力行業由于其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的確承擔了眾多國家使命,然而其壟斷地位也使得其獲得了超額利潤。作為典型的國企壟斷的電力行業,民企根本無法插足。雖然此前國家出臺了一些鼓勵民企進入電力行業的政策,但無人敢試水。
在中投顧問新能源首席分析師姜謙看來,如無明確政策規定,國家電網很難接受民企發的電。更關鍵的在于,在火電和水電領域,國家基本不會批準民企的項目,而新能源領域的光伏、風能又面臨著巨大的風險,比如五大發電集團在風電領域投資都是幾十億元,投資回報期長,而且每年都虧數千萬元,一虧好多年,這些民企根本就不可能耗得起。
一位浙江新能源企業負責人就曾明確告訴記者,目前不會考慮進入新能源發電領域,他的理由是,資源基本上被五大發電集團給圈完了。而如何處理和電網公司的關系也是民企糾結的地方。電網公司對五大發電巨頭的新能源發電都不積極,民企就更沒有話語權了。
在電力行業人士看來,如今電力充足,已是推進下一步電力體制改革的時候。而打破電網壟斷,實行輸配分離則成為電力體制改革,制訂合理的輸配電價,引入市場公平競爭的首要任務。
一位電力專家曾對記者分析,目前的根本原因在于,電力體制改革在面對五大發電集團和電網公司這樣的巨頭時,缺乏一個堅強有力的推進者。此前成立的電監會一度被寄予厚望,但由于其與發改委之間的責權利并不清晰,至今定位模糊。
而由于這些大型央企具有無可爭議的資金優勢和政策優勢,這些大型央企已經成為最大的新能源圈地者。
顯然,如果不從體制上改變,新能源發電或將又是一場央企壟斷者們之間利益分配的游戲。
央企電力巨頭圈地新能源
中電投集團(主導核電)
2006年成立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目前擁有山東海陽核電站、等比例控股的遼寧紅沿河工程、控股江西彭澤核電開發項目等。在目前國內所有在運營的核電站中,除了秦山一期以外,中電投集團均擁有股權。到2009年底,中電投在其他領域多有擴展,其中風電359.25MW,水電422.2MW,生物質發電57MW,熱電390MW。
國電集團(主導風電)
成立龍源電力集團公司,為我國最大風電企業。截至2008年底,國電集團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87萬千瓦,居五大發電集團之首。此外,國電集團還投資了聊城生物質發電項目、姚電實業2×12MW生物質能熱電項目等。此外,近期成立了漳州、衡陽兩個核電項目籌備處。
華能集團(綜合性)
2002年成立華能新能源產業控股有限公司。截至2008年底,華能新能源公司風電裝機40.23萬千瓦,在建風電項目78.75萬千瓦。此外,控股昆明石林太陽能大型并網光伏試驗示范電站、長春生物質熱電廠、控股47.5%山東石島灣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等。
大唐集團(綜合性)
2009年成立大唐集團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與廣東核電投資公司共同投資福建寧德核電項目、安慶秸稈發電項目、甘肅武威太陽能電站、裝機容量50萬千瓦的赤峰賽罕壩風電場等項目。
華電集團(綜合性)
2007年成立中國華電集團新能源發展有限公司。目前擁有華電鐵嶺風力發電站、內蒙古華電街基風電站、華電吉林大安風力發電站、新疆華電小草湖風電場、內蒙古華電紅泥井風電場、上海都市型工業示范區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等多個項目。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