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蕭然報道
從股市到樓市,從煤炭到黃金再到農產品,以“溫州炒房團”為代表的江浙資本幾乎無所不及,溫州民間資本成為中國民間資本的“晴雨表”和“風向標”。近來,隨著股市低迷、房市政策緊縮等各類消息的頻出,6000億溫州民資的下一個流向成為關注的焦點。
就在股市、房地產行業投資風險加大,溫州民資逐漸陷入山重水復疑無路之際,金融、電信、石油等傳統壟斷行業卻向他們伸出了橄欖枝。
5月13日,國務院出臺《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簡稱“新36條”)。相對“新36條”中鼓勵進入基礎設施、社會服務業等規定,“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最受期待。對溫州民資而言,與入股銀行、農信社、村鎮銀行等路徑相比,股權投資無疑更具可操作性。
“溫州民資的投機和投資性都比較強,感覺哪有錢賺就投向哪。如果一線城市的樓價繼續降低,交易量繼續減少,不排除溫州民資轉向私募股權基金。雖然PE投資并不是唯一的方向,但可以肯定的是,PE(Price to Earning Ratio,市盈率)投資將是他們未來投資的主要方向之一。”中國企業海外發展中心主任、國巨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飛博士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中國風險投資之父”成思危也認為,按照“新36條”,對于民間資本而言,股權投資基金是值得探索的路徑之一。
事實上,一些敏銳的投資客已將閑置資本轉向VC、PE領域。溫州資深炒房團成員張宇民,早在2009年底就嗅到了房地產市場面臨的風險,2010年初,他賣掉了手頭2/3的房子,將資金投向股權投資。
順應其趨勢,也為了對溫州民資加強引導和扶持,當地政府將于接下來的6月掛牌成立“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和“溫州股權營運中心”。據了解,上述中心將實現民間資本與中小企業、民間資本與引進項目、民間資本與產業提升等方面的對接,助力溫州逐步形成區域金融中心。
溫州市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董事長黃偉建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表示,已有大量企業和民資擁有者給予了高度關注,并表示出極大興趣。他現在每天都要接到幾十個咨詢電話,還有大量項目主動找上門來。
“我們將利用龐大的資源快速建立項目資源庫和資本資源庫,利用中心網絡平臺發布優質創投項目信息。”黃偉建說,有的放矢向企業會員、個人會員發出投融資項目信息并實施跟蹤貼心服務,為項目、企業及個人的投融資進行策劃和方案的編制,并最終實現“為項目找資本,為資本找項目”。
“這種引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游資缺乏方向感,會擾亂調控。‘新36條’就是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為民間資本提供了一個出口,但還需要改革,因為金融等很多行業對民營資本而言,門檻太高,實際操作起來很難。投資門檻要降低,要具有可操作性,要在這方面下工夫。”孫飛表示。
同時孫飛強調,對于一個全面陌生的領域,溫州民資對PE需要一個從不熟悉到熟悉的過程。“目前一線城市的樓市泡沫太大,不適合投資。股票市場雖具有投資價值,但與私募基金相比,風險較大。只要通過充分的調查和評估,看準了,選準了,私募投資的風險要小一些,但也不排除會有失敗。”孫飛說。
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院長陳工孟也坦言,讓習慣于在礦業、樓市打拼的溫州民資短時間接受“風投”概念,顯然不太現實,“從經驗判斷,轉型期大概需要3年”。
溫州中小企業協會會長周德文認為,民營資本的觀點也都不一樣,思想開明的人可能能接受,但絕大部分的溫州老板目前還接受不了。溫州人大多是從實業做起,現在讓他們把辛苦賺到的錢交給別人管理,接受這個觀念需要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