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會報道
5月21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全國稀土等礦產開發秩序專項整治行動視頻會議,提出將于今年6月至11月組織開展一次勘查、開采秩序專項整治行動。
5月13日,工信部起草的《稀土行業準入條件》開始在網上公示,征集稀土行業的修改意見。準入條件從生產布局條件、生產規模、工藝和裝備、能源消耗、資源綜合利用、環境保護等方面,設置了稀土礦開采、冶煉門檻。這是我國第一次從生產規模方面設置稀土準入門檻。
4月20日,《稀土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經在環保部通過審議。
此外,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稀土工業發展的專項規劃(2009-2015年)》和《稀土工業產業發展政策》也即將頒布。據參與政策制定的人士透露,未來國家將對近100家稀土分離企業進行大重組,重組后將削減到20家,并鼓勵和支持優勢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并上市。
與此同時,醞釀4年之久的國家礦產地儲備戰略試點即將推出,首批試點將圍繞煤炭和稀土資源展開。
其實,從政策層面對稀土行業進行梳理早在幾年前就開始了。
從2003 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稀土行業一系列整治措施,從出口退稅到征稅,再到出口配額,提高準入門檻和環保標準,以及關停部分小礦山等。目前北方只有包鋼稀土一家企業擁有稀土開采權,南方則是主要由江銅(四川)、五礦(江西)、廣東廣晟(廣東北部)進行整合。
除了國家層面出臺政策,地方政府與企業結合來進行市場調節的行動也已開始行動。
2009 年2 月初,內蒙古批復了《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資源戰略儲備方案》,同時包鋼稀土發布公告將分5年對30萬噸稀土礦產品及適量稀土實施收儲。
事實上從2009年年初開始,內蒙古、江西等地就有地方出面收儲部分稀土氧化物,也有部分大企業也開始嘗試進行收儲。
地方政府與企業聯手調節市場的策略會奏效嗎?疾風驟雨般的整治政策會換來稀土價格的穩步上升嗎?“白菜價”出賣珍貴資源的現狀會有所改變嗎?
“包鋼稀土的收儲策略其實只是一種類似于‘核威懾’的穩定市場價格的手段。”興元證券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孫凡于近期對包鋼稀土進行了實地調研,與公司管理層進行了面對面的溝通。
孫凡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按照公司的計劃是兩年之內花30 億收儲8 萬噸,那么平均每噸價格不到4 萬元,也就是說稀土氧化物的價格跌至4 萬元以下公司才會啟動收儲(公司稀土氧化物成本約35000 元/噸,最近盡管主要金屬價格大跌,但稀土氧化物市場價格還穩定在7 萬以上,基本不受影響)。而且公司從去年到現在也沒有任何的收儲行為發生。所以他認為這一收儲政策更多的是一種穩定市場價格預期的手段,非必要不會使用。“但這種政策的公布對于穩定、提升市場價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來2-3 年內稀土氧化物價格的波動區間是4萬至9萬元/噸,以目前7 萬元/噸的市場價來看,還有30%上漲空間。”孫凡向記者指出,盡管關于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疑慮一直未能解除,但復蘇總的方向并沒有改變,中途可能會有波折,但從最近半個月的價格走勢來看,盡管基本金屬跌幅在15%以上,但稀土價格基本不受影響。我們認為未來稀土價格總體趨勢保持震蕩上行。
中信建投有色金屬分析師張芳對于稀土未來的價格走勢更加樂觀,她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指出,雖然對于價格上漲的空間很難量化,但肯定會遠遠超過30%。“一方面國家對于稀土行業整頓的效果會逐步顯現,產量會得到控制,產能過剩的問題會逐步解決;另一方面,隨著經濟復蘇和相關產業的發展,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的需求增長會迅速爆發。兩方面的利好效應疊加必然會加速稀土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