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李會
目前看來,國家整治稀土亂象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醞釀國家層面的收儲戰略;二是整治小散亂的無證小礦,控制產量。無疑,這兩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但更加需要側重的方面,應該還是整治小礦。
首先說收儲戰略。應該說,這主要是一個市場調節的手段,當產量過剩,市場價格偏低的時候,通過一定量的收儲達到供需平衡,從而拉升價格。但是,先過量開采,再花費成本進行收儲,顯然是一個應對辦法,而非根本的解決辦法。因此,筆者并不贊同目前許多專家呼吁的建立儲備庫是當務之急的說法。
尤其是在目前的情形之下,稀土產品的價格已經從去年低迷的狀態中逐漸走出,通過收儲來幫助企業消化庫存的需求并不迫切。當然,從長遠來看,作為一個戰略規劃,收儲的機制必須要建立起來,以防市場出現大幅波動卻無力干預。
如果說收儲機制的建立還可以稍微緩一緩,那對于無證小礦的整治,對于超標生產的整治,對于產量有計劃的控制就是刻不容緩、必須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了。
對此,國土資源部副部長汪民嚴厲指出,要確保新設礦業權合理布局和產能控制。嚴格執行礦產資源規劃,并通過編制和審批稀土等礦產礦業權設置方案,實現新設礦業權布局合理的目標。凡礦業權設置方案未經部批準的,一律不得設置新的礦業權。凡有總量控制的,一律不得超指標生產。
日前有媒體報道,由于加緊了對行業的控制,大量的小企業度日維艱。其實,作為一種具備戰略意義的珍貴資源,稀土行業的發展需要從國家的層面對其進行長遠的規劃,并且推動行業內的整合、做大,競爭力較弱的小企業被兼并整合是必然的。因為我們的大目標是善待這份珍貴的資源,用其為中國謀求長遠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