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曹晟源 發自上海
荃銀高科上市的道路因為 “市場禁入者”張海銀的關系注定不會平坦。繼張海銀被指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引發質疑后,近日,數年前該公司前身與豐樂種業的一場種子新品種申請權之爭,又再次引起人們關注。豐樂種業當年為何選擇撤訴而使該新品種落入荃銀之手?而這個新品種,現在正是荃銀高科上市資產,這其中又有什么隱情?
昨日(5月19日),有律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荃銀高科不能將種種疑問公諸于眾,讓大家能夠接受,發審委是不應該讓這家公司上市的!
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翻閱公開資料時發現,2005年豐樂種業撤訴的原因可能并不簡單。
豐樂種業在2005年為爭奪名為“新安S”水稻新品種的申請權,而將安徽荃銀農業高科技研究所 (以下簡稱荃銀研究)推上法庭。但是該案卻因為某些“客觀原因”,最終以雙方和解而告終。
一位曾經受理該案的律師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坦言:“這個案子有特殊性,而且這中間牽扯到了方方面面。”但是對于細節,該律師以“時間太長,記不太清楚”為由婉拒。豐樂種業董秘辦工作人員也不愿對此事作出回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了當年的資料,在當地媒體 《安徽市場報》的一篇報道中發現了端倪。
該媒體報道稱,當時豐樂種業在其民事起訴書中稱,通過2003年5月北方雜交粳稻工程技術中心的品種權轉讓,豐樂種業取得了廣占63S的全部品種權。第二年,豐樂種業經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決,確認廣占63-4S的品種申請權屬于豐樂公司所有。陳金節等三人自1997年公司成立起即是豐樂種業的科研人員。從1999年8月起一直從事廣占63S、廣占63-4S水稻品種的研發工作。2002年3月至5月,該三人從豐樂辭職后由荃銀所聘用。2003年6月,荃銀作為申請人向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就水稻新品種“新安S”申請植物新品種保護,該品種母本即為廣占63-4S。
陳金節當時表示,當初張海銀成立荃銀研究時,仍然是帶著很大的豐樂情結,是想將一些專家吸引過來,培育出更多的品種向豐樂種業進行輸送,并多次主動與豐樂種業商談合作事宜,但一直得不到合作結果,不得已才與外地合作成立安徽荃銀禾豐種業有限公司的。
談到荃銀從豐樂公司挖走人才一事,陳金節認為,人才的流動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荃銀總共有30來人,從豐樂來的也就10來人,而豐樂公司從2002年開始,每年都有大批員工辭職,其原因并非荃銀所致。
不過在上述律師看來,如果這些科研人員此前已與豐樂種業簽訂了相關的保護協議,并且辭職后還從事與此前相似的工作,那就有可能認為這些科研人員將之前公司的資源帶到新公司中,從而構成侵犯商業機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