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78戶央企將退出房地產業務 > 正文
78家央企中在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資產的僅有7家,實際操作率尚不足10%,與國資委宣稱的100%相去甚遠
【財新網】(綜合媒體報道)78家央企清退房地產業務的方案提交已經一個多月,而實際操作則難見起色。
中國指數研究院13日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截至目前,78家央企中在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資產的僅有7家,實際操作率尚不足10%。
主管部門國務院國資委之前曾高調稱,“78家央企100%都上報了方案,在退出問題上態度都非常堅決。”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也多次表態說“我們將履行我們的承諾。”
對比100%與10%兩個數字,中國指數研究院認為,央企的房地產業務轉讓還沒有形成態勢,體量較小,退出進程緩慢,況且,央企退出的路徑尚不明朗,要使非主營業務的央企真正退出房地產領域,除了國資委的表態,還應有更高層次的政策出臺,對中央企業投資房地產的行為要給予規范。
報告表示,從總體看,地產央企整合限制部分資金流入地產行業,短期內有利于促使樓市,特別是土地市場的適當降溫。但長期來看,央企地產業務整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按照以往經驗,央企的房地產業務轉讓有三種形式,包括:通過內部協議轉讓,由央企自行處置;央企之間進行股權調整,但需要國資委批準;凡是要進入公開市場處置的,產權市場將承擔主要責任。其中,前兩種方式均為央企內部交易,對多數企業參考意義不大,而公開市場的房地產業務轉讓進展緩慢。
“單從產權交易市場來看,公司股權結構復雜,個別項目資不抵債,在建工程的轉讓方式、資產評估價值的界定及股權轉讓價格過高等因素將成為阻礙轉讓的多重因素,也是造成央企退出房地產業務進程緩慢的重要原因。”報告說分析。
為此,報告建議,“要通過強有力的政策,鼓勵中央企業向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真正發揮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和控制力。”
根據國資委的初步調查,78家央企中,除去追求房地產業務利潤而盲目進入的,許多企業都存在歷史原因,包括由于重組了地方企業而擁有房地產業務的央企;因為所屬企業在獨立的工礦區或采煤塌陷區,廠區設施、職工住房等需要自行開發的央企,以及本來就有房地產業務,但并未被列為主業的建筑施工類央企。此外,一些央企上市公司退出房地產必定會涉及到股民利益;一些央企電廠因為城市擴張必須關停,其自有土地能不能開發涉及到工人如何安置的問題。
國資委表示,要求他們立即退出具有一定困難,“退出需要一個過程”。
截至目前,已在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房地產資產的央企包括,中國航天科工集團轉讓北京金中都置業公司的股權、中國核工業集團轉讓北京新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權、中石化集團轉讓珠海市華瑞物業建設有限公司的股權、中國輕工集團轉讓中輕聯合公司的股權、招商局集團轉讓北京恒世華融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權、哈電集團轉讓哈爾濱哈電地產置業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哈爾濱東力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中石油集團轉讓北京都市圣景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股權。
此前,78家央企的清退方案大多是在限定截至日集中提交的,而在國資委發出清退要求的約半個月內,回應寥寥。 (財新記者 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