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價直逼肉價”,這成為了最近老百姓餐桌上的熱門話題。近期,各地蔬菜價格“漲”聲一片,有的城市普通的白菜幾乎賣出了豬肉的價錢。
據商務部5日發布的商務預報監測顯示,4月26日至5月2日,全國36個大中城市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市場價格比前一周上漲0.3%,其中18種蔬菜平均批發價格上漲1.1%。
最近四天,菜價開始連續回落。據新華社全國農副產品和農資價格行情系統監測,與前一日相比,5月6日的蔬菜價格以降為主。監測的21個蔬菜品種中,18種價格下降,其中主要是葉類菜和茄果類蔬菜價格下降。
新華社經濟分析師郭興華表示,蔬菜價格從去年年中開始上漲,一直高于前一年的同期價格,春節后也沒有像往年一樣出現明顯回落,始終處于高位。他分析說,隨著天氣轉暖,菜價進入了下降通道,但仍然保持謹慎樂觀。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天氣因素是菜價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去年入冬以來,北方冰雪災害和西南大旱等極端天氣頻頻發生,再加上近期北方的倒春寒,導致蔬菜供應出現問題,由此推動菜價持續上漲。
“以前每年到五一的時候家里都要腌糖蒜,但今年山東的新蒜都還沒有上市。”北京新發地市場統計部負責人劉通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前期低溫天氣導致蔬菜生產緩慢,該上市的沒有上市,平均上市期要比正常年份晚半個月到一個月,天氣因素對菜價的影響特別明顯和直接。
“天氣只是短期因素,長期因素是隨著整個國家的經濟結構調整,蔬菜產區和銷區脫離,導致城市蔬菜的自給率大幅下降。”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說。以北京為例,最近幾年郊區的蔬菜供應量每年都減少10%,多的時候降幅達到30%。
李國祥還指出,由于蔬菜價格波動大,又不賺錢,產區農民種菜的積極性持續下降,一些主產區連基本的技術性服務都沒有人做,蔬菜供應問題越來越嚴重。
此外,有觀點認為,真正推動蔬菜價格上漲的是成本提高,包括化肥、農藥等生產資料成本,運輸、儲藏的成本,以及勞動力成本等,形成了農產品價格和農產品成本輪番上漲的局面。有菜農反映,由于種子、水電、人工等費用都上漲了,每個蔬菜大棚的成本要增加近1000元。
豬肉價格連續三周上漲,發改委預計二季度糧食價格穩中略升,再加上菜價仍然處于高位,人們開始擔憂物價上漲。李國祥認為,目前豬肉價格的適度上漲會減小后期通脹的壓力,而糧食價格受國家的調控作用明顯,今年對C PI影響排第一位的應該是蔬菜價格。
記者了解到,食品類占C PI的權重超過三成,其中蔬菜是食品支出的重要部分。據工信部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因受低溫雨雪等天氣因素影響,蔬菜價格遠遠超過居民食品消費價格水平,3月份全國百家大型零售企業蔬菜類零售額增幅在所監測的各類食品中排名第一,同比增速達47.7%。
分析人士認為,3月份拉動食品價格漲幅最大的是蔬菜,從4月份食用農產品價格來看,蔬菜批發價同比漲幅達到32.3%,預計蔬菜價格拉動食品價格上漲的態勢仍將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