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毅
鹽業改制進程在兩會后雖然不再沸沸揚揚,但卻依然在穩步推進。
4月27日至29日,在中國化工網主辦的首屆中國鹽堿經濟合作高端峰會間隙,國家發改委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鹽業改制的時間表年內應該能夠出臺,預計過渡期為兩年左右。”
一直以來,維護食鹽專營的人士認為這一制度是保障民生的底線。但上述人士指出,“鹽業專管和專營不是同一個功能。專管是為保證質量、保護公眾健康,就是政府行為。專管不需要專營來保證,專營是企業行為。
在這位發改委人士看來,專營是一種切割利益的手段,但鹽業專營并沒有專營的必要。
“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我國在研究等行業長時期實行專營。一是限制該行業的過度發展,而是用稅收手段限制其超額利潤,三是避免巨額利潤落入利益集團之手影響社會穩定和諧。但鹽業不具備煙酒等行業的獲利能力,鹽是生活必需品,收入和價格彈性不大,煙酒是奢侈商品,收入和價格彈性較大,因此鹽業無專營之必要。”上述人士說。
中國工業鹽電子交易市場總監張玉建也認為,取消食鹽專營體制,食鹽、農牧漁用鹽及小工業鹽市場放開,鹽業市場將呈現用鹽企業、鹽業公司、社會投資人、食鹽和小工業鹽用戶的多方角力市場。
以山東為例。記者了解到,山東為北方海鹽主產區,其海鹽產能為2400多萬噸,占了全國三鹽總量的1/3。而山東濰坊年產原鹽1600多萬噸,占全國三鹽總產量的1/4,占了海鹽生產比例的55%以上。
但濰坊地區原鹽生產廠家呈現“多、散、亂、小”的生產經營格局。濰坊地區大大小小的鹽場近4000家,每家3-5個鹽場主不等,約有近萬人參與經營管理,思想也難以得到統一,并且每家鹽場年產能力大的也就是1萬-2萬噸,小的僅僅4000噸-5000噸。
同時,上述發改委人士還認為,專營對消費者也不利。任何壟斷和專營理論上說都對消費者不利。除去缺乏競爭導致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難以繼續提高外,價格上消費者也會承擔額外的支出。
此前有數據顯示,鹽業公司從制鹽企業購鹽的平均價格為400到500元/噸,其中加碘的成本只有20-25元/噸,但鹽業公司平均批發價格為1500-2000元/噸,整個批發銷售環節的價差高達4倍。
但取消鹽業專營并不意味著鹽業改制萬事大吉。
張玉建同時表示,“鹽業體制放開以后,謹防國外資本進入中國鹽業,避免出現國外資金壟斷行為的產生,控制中國鹽業定價權,因為中國全年年產量僅為7000多萬噸,按300元/噸計算,僅需要210億的資金,核算成美元僅僅需要30多億美元就可以實現,因此更應該鹽堿經濟體制聯合起來,合理掌控國內鹽業資源,促使國內鹽堿行業趨向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