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曉瀾 北京報道
進入4月以來,中鋼協與五礦商會的會議密集,然而,鐵礦石談判的截止日期已過去了一個月,中鋼協還是沒有談出結果。而鋼鐵企業也終于面對現實,不再苦等長協價格,為自身經營考慮,目前以臨時價格進口鐵礦石。這一私自與三大礦山談判的行為也得到了中鋼協的默許。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的鐵礦石談判也將與去年一樣無果而終,所謂的臨時價格也就是指現貨價格,鐵礦石長協談判機制瓦解。
談判機制名存實亡
4月28日,在中鋼協2010年第二次行業信息發布會上,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透露,由于鐵礦石長協價格未確定,而禁止進口的呼吁已經過了一個月,出于對鋼廠經營需求的考慮,默許鋼廠私下與三大礦山談判,以一個臨時價格進口鐵礦石,以保證鐵礦石供應和生產需要。
但中鋼協對鋼廠可與三大礦山先按臨時價格買礦有兩個條件:一個是遵守三個行業自律文件;二是鐵礦石長協價格確定后,要執行統一長協價格。
這是中鋼協首次默許鋼企就價格與礦山進行談判,此前的長協機制要求,鋼廠與礦山簽訂的合同僅僅確定一個供應量,價格則是按每年的長協價格算。而每年的鐵礦石長協價格由中鋼協組織、寶鋼為談判代表確定,其他企業根本沒有價格談判的權力。
中國從去年還有話語權,到今年被礦山直接發“最后通牒”——不接受就停止供貨。
羅冰生對此表示,今年一季度鐵礦石市場發生重大變化,除中國之外,日、韓、歐盟等地區需求大幅增長,造成鐵礦石供不應求。而供貨方三大礦山處于壟斷地位,控制著全球70%的海運量,利用壟斷地位壟斷價格。另外,三大礦山由金融資本控制,摒棄了供求關系和雙方共贏的原則,資金僅追求當期的高額利潤。
蘭格鋼鐵網信息研究中心專家陳志新表示,在鐵礦石供不應求的形勢下,要求世界礦業巨頭停止或放緩其漲價步伐,簡直是與虎謀皮!在這個局面出現之前,鋼鐵企業最好是各顯其能,千方百計消化和轉嫁原材料漲價因素,繼續生存下去。否則,就只有被當成劣勢或落后產能淘汰出局。
鋼企自謀出路
“3月底,我們到企業進行了調研,從鋼企實際來講,庫存還比較多,能滿足鋼廠兩個月的生產需要。協會呼吁統一進口,抵制三大礦山不合理的強加于我國鋼企的漲價。”羅冰生表示。
然而,抵制行動進行了1個月,抵制的效果有限,羅冰生透露,目前庫存有所下降,企業考慮下一步如何進口,有一些企業接觸礦山,礦山也在企業中間進行游說。
一位大型鋼企人士向記者表示,抵制兩個月后怎么辦,全部庫存用完以后全國仍要生產,仍要進口鐵礦石。
陳志新表示,由于鐵礦石事實上的賣方市場局面,因此,中國最大的鐵礦石購買量,并不能夠成為我們的談判籌碼。恰恰相反,卻是我們受制于人的最大“軟肋”。礦業巨頭可以3個月不開采鐵礦石,但鋼鐵冶煉高爐卻不能停3個月。
去年談判沒有結果,使得談判結果出來后再按照長協價格結算鐵礦石價款的希望落空,因此被中鋼協“忽悠”了一把。今年一開始,談判又陷入困境,鋼廠吸取去年的教訓,不再苦等談判結果,早早自行聯系資源。
今年2月,寶鋼、武鋼等中國主要鋼企就前往新加坡與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力拓及巴西淡水河谷修復關系。
一位大型鋼企人士告訴記者,其所在的鋼鐵企業鐵礦石采購主要從礦山那兒買,一部分在市場上買。由于與三大礦山有權益礦,每年能獲得固定比例的鐵礦石供應,價格按照長協價格計算。而今年的談判礦山要價太高,談判沒有結果,所以鋼廠先接受了日韓談下的季度定價。“現在礦山要多少就得給多少,不要的話自然有別的企業要。”該人士無奈地表示。
聯合金屬網分析師表示,現在更重要的是能得到鐵礦石,而不是繼續談價格,現在鐵礦石供不應求,再晚一點就可能搶不到了。
倒礦暴利時代結束
羅冰生對記者表示,目前各大鋼廠按照臨時價格進口鐵礦石,而每家鋼廠的臨時價格不一樣,這具體得問鋼廠。
而一位大型鋼廠人士向記者表示,其實臨時價就是現貨價。也有不少鋼廠接受了日韓的季度定價。
羅冰生坦言,中國進口的企業多而分散,存在無序競爭和進口混亂。有長協和現貨兩種價格,因價格差的存在才會出現“胡士泰案”。
長協礦不僅能使大鋼廠的成本比小鋼廠低,還使能拿到長協的企業獲利頗豐。而鋼廠采購的鐵礦石接近市場價,這也意味著長協價的優勢將消失。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去年長協50美元的時候現貨要賣800元人民幣,每一噸長協礦與現貨礦間有40-50美元的價差,倒賣礦石的暴利驚人。
“以前部分貿易商也能拿到長協價,以前小鋼廠無法從三大礦山那里買到長協,只能從貿易商手中買加了價的鐵礦石。而現在都是現貨價,鋼廠可以找礦山直接買了,貿易商也無法再倒礦獲利,貿易商的好生意沒有了,鐵礦石的暴利時代結束了。”一位大型鋼企人士表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