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珍妮報道
在連續幾次不痛不癢地嘗試之后,中央終于動真格了,連出重拳遏制房價過快上漲。
繼4月1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的通知,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公布新“國四條”、15日國土部公布全年住宅供地計劃后,17日國務院再出重拳,提出10條舉措,被業內稱為房地產新“國十條”,時隔一天,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發布通知,要求預售樓盤須公布每套房價格。
這被稱作史上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這是房地產行業上演瘋狂沖頂的關鍵時點。
其背后是中央對房地產看法的轉變。新“國十條”明確表示,“住房問題關系國計民生,既是經濟問題,更是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民生問題”,反映出政府已經認識到單純地將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的提法過于單一。
房地產作為拉動內需的“大權重”行業,在2009年“保增長”過程中的確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但同時,房價的急速飆升,土地財政可能引發的財政危機,也令管理層對房地產市場的擔憂與日俱增。
據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財政收入達到6.8萬億元左右,其中“土地財政”貢獻率達到23%。一些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達到50%左右,即使財政狀況較好的廣州,也是依靠土地擔保借來“保八”的資金。
安邦咨詢研究員朱文沓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房價繼續上漲并形成一致預期,那么居民購房需求必然會抑制居民其他消費需求。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全民買房潮”將不僅僅影響金融安全,影響經濟健康運行,甚至可能影響到社會穩定。因此,房地產市場能否“軟著陸”,已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關鍵因素。
“樓市‘去泡沫化’進程肯定會伴隨一定的陣痛,但是泡沫總有破裂的一天。如果等到泡沫大到破裂后對國家社會穩定都產生巨大影響了,那么,這種‘房地產捆綁著中國經濟’的模式越早‘革命’越好。”朱文沓接著說。
“房地產調控不等于打擊房地產投資。”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李道葵也表示,這一輪調控是對需求進行的管理,政府供給政策會很快跟進,這時候又會形成新一輪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的熱潮,會彌補現在需求管理帶來的短期影響。從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來看,投資需求仍然很大。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曾表示,房地產行業受到調控后,基礎設施建設和制造業將填補這方面的經濟增長動力,特別是中西部基建投入,而制造業則有望在6月份前后出現回升。
不僅如此,消費對經濟增長率的貢獻也在逐漸加大。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6,374億元,同比增長了17.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2%,超過自2005年以來的任何年份。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家庭裝修及家具等開支有所下滑,但化妝品、服裝及電子產品等用途更廣的消費品的支出增長成績可喜。換言之,房地產市場出現調整不會影響零售業。
從貿易看,中國3月份出現自2004年4月以來的首次貿易赤字。不過,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在考察完廣交會后召開的內貿工作座談會上表示,作為拉動中國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外貿將總體呈現恢復性的增長態勢。這也意味著,今年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負作用將有所緩和。
除了三駕馬車在均衡發展上的積極表現對中國經濟復蘇的重要支撐外,朱文沓認為,只要存在價格合理的土地及住房供給與城市剛性需求對接,那么,樓市“去泡沫化”進程伴隨的陣痛,就不會對宏觀經濟和相關產業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府政策系博士馬光遠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中國房價市場的問題是不怕“泡沫”被跌破,而是怕它被漲破。對房地產的調控是令其回歸健康,中國經濟的復蘇是有底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