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評論員
從戰略資源和國家能源安全的高度出發,從油氣開采難度加大、成本升高的實際出發,資源稅改革應充分考慮石油行業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
毋庸置疑,資源稅是必須改革的。從近期密集式的
聲音來看,資源稅改革可能很快就要揭開神秘的面紗。媒體報道,這次改革的兩個重點為:可能將從量計征改為從量與從價結合計征,稅率調整為3%~5%。
這兩句話聽起來簡單,對石油行業的影響卻很大。根據中金公司的測算:以中國石油為例,如果資源稅仍從量計征,公司2010年要繳納的油氣資源稅約44.36億元。如果改成按3%從價計征,這一數字升至141.08億元,比從量計征高出96.72億元,增長218%。新增加的稅額對全年每股收益的影響為-4.2%。如果改成按5%從價計征,要比從量計征高出190.77億元,增長430%。新增加的稅額對全年每股收益的影響為-8.3%。
影響確實傷筋動骨。但石油行業負擔的稅費并不只是這個,他們還承擔著石油特別收益金、礦產資源補償費、礦區使用費等各種費用。從某種意義上講,石油行業的稅費已經很重,如果再像上面那樣改革資源稅,傷得最深的,可能又是石油行業,它甚至可能影響石油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近幾年來,在國際油價助推下,社會上只看到了石油行業人前光鮮的一面,再加上暴利的標簽,一些人認為改革資源稅先拿石油開刀的想法就不難理解了。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石油行業正在面臨著各類成本急速上升的隱痛,尤其是在開采了50多年的中國陸上油田中,大多數油田已進入“三高”時期,成本高,產量低,效益下降。未來油氣勘探開發的主要方向是低滲透、低豐度、低品位的油氣,高投入、高成本、高風險將會一直伴隨著石油行業。同時,石油行業也是耗能大戶,近年來水、電、氣等各類能源價格不斷攀升,使得石油操作成本大漲。資源稅如果再像上面這樣改革,這種情況將會加劇。
如果單純從商業公司的層面上講,對于成本較高的油氣區塊,三大公司是沒有必要開采的,但他們是國有企業,肩負保民保供的社會責任。在中國進口原油達到1.99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50%警戒線的嚴峻形勢下,三大公司必須千方百計找油找氣,甚至不惜血本。國內如此,國外亦然。當前國際石油“肥田”已被國際石油公司分割殆盡,三大公司“走出去”,只能在夾縫中拿到些殘羹冷炙,這樣的區塊成本很高,利潤很薄。但為了保供大局,三大公司除了勉力苦撐沒有別的選擇。
石油是戰略物資,是我國工業的血液,更重要的它還是稀缺資源。目前,我國的石油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形勢逼迫三大公司必須加快找油找氣的步伐。在這種情況下,出于國家能源安全的考慮,出于鼓勵三大公司加強油氣保障能力的考慮,考慮石油行業成本急升的實際情況,建議有關部門區別對待,適當傾斜,不要因為資源稅的開征給石油行業帶來過重的負擔,更不宜搞一刀切,拿石油行業來“祭旗”。
同時,也希望有關部門考慮將部分稅費合并。比如,資源稅與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基本性質和功能相似。再比如特別收益金,2006年開征時定的起征點是40美元/桶,當時的原油開發成本相對低一些,如今三大公司許多企業的原油開發成本已經到了40美元/桶,但起征點還是沒有變。建議調高起征點甚至取消特別收益金。
在許多人眼里,上游征收的稅賦,可以完整地轉移到下游,但這在石油行業的操作度非常差。原油價格已與國際接軌,就是增加再多成本也不能向下轉移。況且目前我國的天然氣價格還未理順,仍是管制性的低價運行,沒有轉移空間。所以,在資源稅改革方面,希望國家將價改和稅改統籌起來考慮,當然最好像成品油價改一樣,價、稅、費綜合考慮,同步運行。
總體來說,我們認為,對于資源稅改革,不能單純出一個改革方案就完事了,它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事情也需要配套進行調整,對于石油行業的實際情況更需要實事求是,區別對待。因為,當下的石油行業其實更需要加大對低品位油氣開發的財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