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房價近段時間的非理性上漲,以及國家越來越嚴厲的宏觀調控政策,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601668.SH,下稱“中國建筑”)董事長孫文杰昨日向《第一財經日報》坦言,他對旗下地產公司的要求是,“6月底之前,不再拿地王”。
但是,上市僅9個月的中國建筑還是交出了一份令孫文杰滿意的2009年財報,而且年報也顯示,截至報告期內,中國建筑擁有790億元的現金結余。“財大氣粗”的孫文杰表示,中國建筑已經儲備好“過冬”糧草,會適時吸納優質土地資源,并會尋找合適的并購機會。
地產貢獻率超六成
由于在房地產產業上游的建筑業擁有無人企及的行業地位,同時擁有中國海外這樣行業排名前三的子公司,作為中國最大的建筑房地產綜合企業集團,中國建筑上市至今,已被業內人士視作即將超越萬科 A(000002.SZ)的“地產行業老大”的不二人選。
中國建筑年報顯示,去年營業收入達到2604億元,同比增長28.8%;新簽合同額達到4593億元;利潤總額突破100億元大關,達到128.8億元,同比增長87.7%,歸屬母公司凈利潤達到57.3億元;土地儲備增加 1771萬平方米,總儲備已超過4623萬平方米。
更為重要的是,IPO的成功,使得中國建筑的資產負債結構得以改善,帶息負債總額降低,運營資金比較充裕。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其資產負債率下降了15.2個百分點,降至69.8%。而貨幣資金余額更是比上年增加了448億元,現金結余達到790億元,這在資金為王的房地產行業,頗為令人羨慕。
而在各業務板塊中,房屋建筑工程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827億元,占比從上年的79.5%降低至70.2%;基礎設施建設與投資業務實現營業收入343億元,占比13.2%;房地產開發與投資業務增長最為迅速,實現營業收入 383億元,占比從上年的9.3%提升到14.7%。
值得關注的是,業務占比14.7%的房地產板塊的利潤卻達到88.5億元,利潤貢獻率更是達到62.2%,而占據經營規模龍頭的建筑板塊利潤貢獻率僅為26.8%,尚不及房地產業的一半。
“中國建筑是靠建筑業起家的,但卻是靠房地產業發家的。”孫文杰直言不諱。
備足“過冬糧草”
面對風聲越來越緊的調控,孫文杰表示,“中央目前采取的信貸政策,是近十年來最為嚴厲的。但這絕不是為了打壓房地產業的發展壯大。”
因此,孫文杰表示,中國建筑拓展房地產業務的信心和決心絕不會動搖。作為中國建筑旗下的房地產業旗艦企業,“中海地產的多項經營指標,如盈利能力、土地儲備、融資能力等均已超過萬科,但我們要求中海必須做出更大的努力,爭取在盡短的時間內全面超越萬科。”
因此,中海地產及中國建筑旗下房地產業的另一補充力量——中建地產,去年下半年以來全面發力,僅在上海市場就拿下了“長風”以及“新江灣城”兩個“地王”。
“拿了地王之后,我們也感覺很燙手。”但孫文杰表示,在強大的資金支持下,由于土地的稀缺性,這兩塊地王還是物有所值的。
不過,“從今年年初起,我們立即放慢了買地的速度,并把工作重點轉向已經在手的土地發展建設上來。”孫文杰坦言,他對旗下地產公司的要求是,“6月底之前,不再拿地王”。
孫文杰預測,在未來一段時期,部分城市房價瘋漲的態勢將得到遏止,整個房地產業的銷售速度將減慢,房價和土地價格也將隨之下調。
孫文杰表示,目前,中國建筑已經為“過冬”儲備了充足的糧草,同時將伺機購入大量優質的土地儲備。“在看好市場大方向的前提下,將不斷地按市場價格買進土地,低時低進,高時高進,并關注企業并購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