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野
繼希臘債券危機后,金融危機中沒有受到太多打擊的華爾街“翹楚”高盛(Goldman Sachs)再次陷入了次貸惹出的麻煩中。
紐約時間4月16日上午,美國證監會(SEC)在官方網站上宣布正式向高盛提起民事訴訟,指控高盛在2007年發行某款次貸衍生品時,沒有完全披露信息,甚至有意隱瞞某些信息,而該衍生品致使投資者損失達10億美元。
當天,高盛股價暴跌12.79%。隨后,高盛在官方網站上登出了對SEC指控的回應,并于4月19日給本報記者發來聲明稱:“SEC對高盛的指控完全欠缺法律理據,也和事實不符,我們會就指控據理力爭,保護公司的聲譽。”
“該訴訟的關鍵是看高盛在此單項交易中是否嚴格遵循了利益回避機制。”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專攻金融領域的美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向本報記者介紹稱。該律師事務所為全球財富500強半數以上的企業提供法律代理服務。
該人士指出:“此次訴訟雖然只屬于民事訴訟,但是對于金融監管領域有重大意義。”
模糊的“獨立第三方”
長江商學院教授、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學博士周春生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同樣強調了“利益回避機制”,他認為:“雖然華爾街無論是市場還是產品都十分復雜,高盛也做出了自我辯解,但是SEC此次提起訴訟是經過了長時間的調查,不會是無的放矢、自毀威望。”
在他看來,高盛在設計這款產品時是否作為獨立的第三方是判斷依據之一。
SEC在起訴書中稱高盛于2007年4月發行了名為ABACUS 2007-AC1的一款合成抵押債務債券(Synthetic CDO),該款CDO涉及多、空兩方客戶。德國工業銀行(IKB)和ACA資產管理公司(ACA Capital Management)是該產品的基礎購買者,而投資初衷是相信產品將增值即為多頭。
CDO是在住宅類按揭貸款支持證券(RMBS)基礎上再次打包生成的債券,保爾森公司(Paulson&Co. Inc)則對上述CDO的標的RMBS進行了“做空”交易,會因相關標的基礎證券的價值下跌而獲利。
SEC指出高盛在該CDO的招股說明書中沒有披露保爾森公司已經作為空頭這一事實,因此高盛和該產品的主要負責人法布雷斯·托雷(Fabrice Tourre)應為投資者的損失負責并受到法律制裁。
高盛在上述聲明中表示:“已提供了廣泛的披露信息。”
聲明稱已向IKB和ACA資產管理公司提供了廣泛的信息,因此投資者對證券的相關風險是完全知曉的,他們更是這類抵押產品的最資深投資者之一,亦明白合成CDO交易必需包含多頭和空頭兩方。
周春生認為:“保爾森公司作為空方可以委托高盛設計相關產品,高盛基于交易規則可以不對外披露;若保爾森公司參與了產品設計且高盛沒有進行有關信息披露,就造成了投資者信息不對稱。”
而SEC的起訴書詳細描述了保爾森公司參與該產品設計的全過程。
2007年1月8日,在高盛、ACA資產管理公司和保爾森公司第一次三方會議,此后一天,保爾森公司將挑選出的123個2006年發行的RMBS名單發給ACA資產管理公司,高盛的托雷在知情的情況下要求ACA資產管理公司盡快給予反饋。
1月22日,ACA資產管理公司在RMBS名單中挑選了55個,而保爾森公司多次要求增加數量,ACA資產管理公司多次篩選后最終于2月26日在名單中敲定了90個RMBS債券。該款CDO于2007年4月26日正式上市,最終售價逾109億美元。
還有證據顯示托雷2007年3月2日的一封電子郵件中有如下介紹:“挑選投資組合的是ACA和保爾森基金。”
上述美國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認為:“目前SEC公布的證據說明保爾森公司是產品設計者之一,且高盛對此完全知情,這不符合利益回避機制。”
向“危機制造者”開炮?
“高盛發行了一個超級復雜的國際化產品,目的就是將投資者的錢轉移至保爾森公司的腰包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西蒙·約翰遜(Simon Johnson)直言道。
在西蒙看來,不僅高盛有罪,保爾森公司也應該被追求法律責任。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沖基金因屢屢做空金融機構加劇市場恐慌備受責難,一度還被SEC叫停做空交易,要求加強對沖基金監管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常識之敗》的作者、雷曼(Lehman Brothers)前副總裁勞倫斯·麥克唐納對本報記者表示:“這是華爾街第一起針對投行因次貸產品泡沫破滅卻自身獲利的案件,相信還會有更多危機的始作俑者以及利用危機牟利的大機構受到法律追究。”
如果說2008年雷曼倒閉后,美國政府為了岌岌可危的金融系統和美國經濟疲于奔命,那么現在經濟復蘇的背景下,政府已經開始重新考慮金融系統的監管和調整,而奧巴馬政府力薦的金融監管改革計劃就表明了監管決心。
勞倫斯·麥克唐納指出此前雷曼被調查出涉嫌隱瞞財務真實狀況多年也是政府向“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開刀例證之一,“要求相應的機構和個人為危機買單是監管者眼下的重要任務。”
奧巴馬在4月17日的例行廣播講話中明確提出:“現在到了對華爾街實施真正改革的時候了。”
他認為正在國會推進的金融監管改革計劃一方面將終結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救助,并通過向華爾街問責,來彌補和保護納稅人利益;另一方面還將避免各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再次引發危機、危害經濟。
由此看來,也許還會有更多華爾街的幸存者和高盛一樣在危機之后仍將重新面臨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