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高峰后移
3月CPI漲幅放緩至2.4%,加息顯得并不急迫,但通脹預期未消,年內仍有走高可能
□ 本刊記者 張環宇 汪旭 | 文
降
價一年之后,康泉現在不得不絞盡腦汁說服客戶接受漲價。
作為深圳一家電纜企業的國際事業部客戶經理,康泉的理由是,“人工和原材料都在漲,今年以來公司的成本增加了20%。”金融危機過去,這家公司銷售額不斷回升,但春節后,1500多名返鄉工人只回來了一半。在將工人平均月工資從1500元漲至2000元后,人總算招滿了。
加薪被看做緩解用工荒的關鍵一招。從今年5月1日起,廣東省將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平均提高21.1%。今年以來, 上海、山東、江蘇等省市已上調了最低工資水平,調高幅度均在12%以上。人工成本的上升,公司會盡力消化一部分,但最終還是要通過產品轉移出去。
最新統計顯示,3月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由上月的2.7%回落至2.4%,環比漲幅則從2月的環比增長1.2%,回落至3月的環比下降0.7%。加息在短期內顯得不再迫切。研究人士分析,CPI的高峰可能出現在年末或明年。
螺旋式上升
“民工荒”是助推企業成本壓力的一個方面。國際知名咨詢公司韜睿惠悅近日發表報告預測,2010年中國市場整體平均加薪幅度將達7.9%,預備凍結薪酬的公司也從去年的37%驟減至5%。
危機過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走高,企業的原材料成本也在躍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4月15日分析說,今年以來,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自2009年12月由負轉正并持續上漲。部分原材料價格漲幅更高,3月有色金屬材料和電線類價格同比上漲32.8%,燃料動力類價格上漲25.6%。
李曉超援引國際組織的統計稱,3月國際能源價格同比上漲53.1%,金屬及礦產品價格上漲60.6%,農產品上漲18%,北海布倫特原油上漲69.2%。這些“加大了輸入型通脹的壓力”。
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 11.9%,CPI同比上漲2.2%,PPI同比上漲則達到5.2%。
渣打銀行中國研究部主管王志浩向本刊記者表示,“春節后,農民工勞動力價格上漲了8%-12%,考慮到GDP近12%的增速,這很正常。”不過,勞動者工資上漲,可能會形成工資與物價螺旋式上升的一個循環,這可能要一兩年時間才能顯現出來。
由于CPI是個滯后指標,所以一旦出現,“想收回去就很難”。王志浩認為今年末或明年通脹更具風險。
據李曉超分析,在一季度CPI漲幅中,有近四分之三是由于食品價格上漲拉動的。現在,這類因素仍可能擴大。西南地區的旱情是其中之一。盡管西南并不是中國糧食主產區,當前的旱災對全國糧食價格影響不會很大,但相關因素仍不能盲目樂觀。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即指出,“ 2010年出現歉收,靠糧食儲備完全可以保證穩定,但是自然災害不是一年,明年又接著來怎么辦?”他預計,農產品是今年物價領漲的主要因素。
從去年冬至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國家發改委4月上旬的統計顯示,目前反映生豬盈利情況的豬糧比價已下降到5:1,顯著低于6:1的生豬生產盈虧平衡點。如果出欄率持續下降,則未來一段時間或一年后,豬肉供應不足可能引發價格大幅反彈。
近期,一些城市房地產價格的快速上漲,更是部分印證了這種預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3月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7%。海南省依然領跑,海口新建商品房價上漲64.8%、三亞漲57.5%,溫州、金華和廣州的漲幅也都超過20%。
房價的大幅上漲,隱含的動力正是居民對通脹的恐懼。對此,4月1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具體措施。
抉擇十字路
中央政府決策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仍顯謹慎,聯系到3月通脹壓力的緩和及央行此前啟動3年期央票發行等舉措,多數研究人士預計當前利率調整的可能性下降。
“若現在加息,更多是一個信號,即表明政府有意愿去控制通脹。”一位分析師這樣認為。
但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財新傳媒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一季度11.9%的經濟增速,已遠遠超過了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過去的經驗的是,每當經濟增速逼近甚至超過12%,通脹壓力就會大幅度上升。
“今年通脹的壓力可能相當大。”黃益平說,中國的通貨膨脹、過剩流動性和過剩產能之間,存在均衡的協整關系。2009年流動性泛濫,但價格水平沒有明顯上漲,主要是因為過剩產能形成了將價格往下壓的力量,抵消了流動性對價格往上的推力。但今年以來過剩產能已開始逐步消失,如果貨幣政策不及時調整,全年CPI就可能達到7.5%。
黃益平認為,貨幣政策調整已經水到渠成,而且最佳方案應該是利率和匯率雙管齊下。“這一次其實也已經滯后了,不過現在還不算太晚。”
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華而誠判斷,GDP增速下半年會回落。一方面去年基數較低,今年出口將由負轉正;另一方面今年刺激政策會逐步退場,貨幣政策也會逐步收緊。積極和消極因素相抵,全年GDP增長應該在9%-10%之間。
外需的復蘇充滿不確定性。一季度全球經濟好轉,更多仍是基于補充庫存造成的“假象”。“美國的消費率無法恢復到危機前水平,需求也會下降。因此,在完成補充庫存后,今年三四季度,美國經濟可能二次探底。中國的外需也將重新下降,經濟不會出現過熱。”華而誠稱。
4月15日,3個月期央票中標收益率已連續12期持穩于1.4088%。此外,央行對信貸的總量控制也初見效果。3月人民幣各項貸款新增5107億元,同比少增1.38萬億元。當季新增人民幣貸款總額達到2.6萬億元,雖然略超過年初貨幣當局和監管部門節奏調控的指導意見,但較去年一季度月均1.6萬億元的增幅,目前月均投放量已回落近半。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分析師石磊認為,從市場表現和央票發行利率上觀察,短期內看不到加息的跡象。央行仍可以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回收流動性。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也稱,決策層在利率工具使用上會相當慎重。他認為,今年的政策基調是收縮貸款,讓企業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另外,在增長還有不確定的情況下,央行也不希望重演2008年的情況,貨幣政策短期出現較大反復。
由于預測年內的通脹壓力不會很高,石磊判斷,即使央行加息,總體幅度也不會很高,且更多是象征意義。“去年三季度貨幣增速最快,一般來說,從貨幣傳導到CPI可能要一年的時間,因此屆時通脹壓力可能會增加比較明顯。也就是說,如果央行要加息,時點會選擇在三季度。而如果那時不加息,今年可能就不會再加息。”他稱,當然,存款準備金率仍可能在上半年再上調。
部分經濟學家提出,相比于當前貨幣政策的變動,激活新消費增長點對經濟更為重要。
“其實利率調整,都是短期的問題。”華而誠稱,政府應該將鼓勵民間投資和開放服務業作為長期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