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艾聞2010-04-14 23:09:44 第74期
4月8日,美國財長蓋特納在結束對印度訪問后,突然閃電造訪北京,同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舉行會晤。這一戲劇性外交舉措使得中美匯率唇槍舌劍突然走向緩和,引發國際媒體和外交專家廣泛關注,外界紛紛猜測人民幣匯率機制將于近期調整,同時這一外交插曲也被解讀為中美兩國政府在著意修好,由對峙走向合作。
然而,這也不意味著中美兩國在匯率問題上已經徹底達成一致,美國國會部分議員仍在極力督促通過相關法案,匯率問題和貿易問題尋求長遠解決還需要雙邊同舟共濟、各自退讓,尋找解決問題的鑰匙。
美方政要密集訪華
雖然雙方官方沒有對此次會見做詳細表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在解釋蓋特納訪華時稱,蓋特納是作為奧巴馬總統的特別代表訪華的,同胡錦濤主席的特別代表、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就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相關問題和共同關心的議題交換意見。
中美匯率紛爭并非突然走向緩和,而這一系列關系緩和動作可以追溯至4月2日。據《紐約時報》報道,2日晚上,奧巴馬總統同胡錦濤主席通過電話交談了近一個小時,以至于“空軍一號”在安德魯斯空軍基地降落后又停留數十分鐘,以便電話通話。之后,外交部宣布了胡錦濤主席赴華盛頓參加4月12日至13日核安全峰會的消息。
而在蓋特納訪華的前一天,溫家寶總理剛剛接見美國前財長保爾森。此外,美國前總統布什、前財長斯諾,以及現任副國務卿一同出席博鰲亞洲論壇。這一系列美國高官接踵而至,與僅在一周前,中美雙方匯率外交戰爭論激烈形成鮮明對比。這也讓國際關系專家們認為,中美兩國政府在著意修好,主張妥協和合作,而非對抗。同時,這也彰顯出在全球化互相依賴和全球經濟仍處于金融危機之中,中美兩個大國經濟和外交戰略的利益博弈格局下,雙方之間相互依賴,存在著廣泛的合作關系,不可割裂和對抗。
“中美雙方對于西藏問題、臺灣問題等核心利益有了明確的溝通,這次溝通比較充分,雙方政府協商,讓美國了解到哪些是中國的核心利益,哪些是非核心利益。懂得這個道理,一切就好辦了,也為匯率問題這把鎖,找到了鑰匙,為匯率問題鋪平了道路。”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他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問題已經不是經濟問題,已經成為政治問題,中國不可能在壓力下讓步,中美雙方在人民幣匯率之外有很多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值得商討,而非局限于此。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認為,中美雙方在經過幾個月的唇槍舌劍后,已經就匯率問題達成諒解,有望達成一項更廣泛的協議,使雙邊關系恢復正常。此外,美國財政部把人民幣匯率問題重塑為一個有待G20國解決的多邊問題,而不再是一個美中之間的雙邊問題,從而避免雙邊大打口水仗而難以解決。
雙方“各退半步”
早在2009年2月,新當選的國務卿希拉里在訪華前出席一個演講,提到中美關系時,引用了中國古語“同舟共濟”以作比喻,表示中美雙方同處于一條船上,遇到激流,大家一起努力渡過金融危機難關,不讓船只沉沒。
4月6日,在外交部召開的媒體吹風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表示,中國不會讓人民幣無限期盯住美元,中國可能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并允許其恢復小幅升值。巴曙松表示,中國一直致力于人民幣匯率改革形成機制,改革的方向并沒有動搖,自2005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已經升值近20%,但由于金融危機影響打斷了人民幣匯率改革進程。
然而中國的表態并不為美國國會部分議員所買賬。美國紐約州參議員查爾斯·舒默(Charles Schumer)發表的強硬言論,也反映出國會向白宮施壓力度并沒有減輕。這位參議院民主黨第三號人物揚言要推動立法,懲罰中國操縱匯率。
分析人士認為,在中美經濟外交戰略上,美國一直由三個班底組成,國會的噪音角色、財政部的經貿關系政策中心以及最后的決策層—白宮。早在2005年,從未出過國門的參議員舒默,利用匯率問題在國會大做文章,發表激烈言辭,以逼迫政府對中國施壓。2005年7月21日,中國宣布人民幣匯改,人民幣匯價由掛鉤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外幣。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4月6日的會上表示:“從歷史角度看,中國在改革方面是非常堅定的,匯率改革的方向也一直向著市場化推進。只有雙方各自退讓半步,才能找到解決困境的辦法。”
隨著美國就業數據好于預期,此外,中國3月份出現貿易逆差72.4億美元,是為2004年4月以來中國首次出現貿易逆差,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淡化有關中國企業偷走美國就業崗位的論點。
“無論中國人民幣是否升值,美國都不能拿回這些就業機會,只不過這些出口從中國流向印尼、越南等國,而美國消費者并沒有得到好處。”一位國際關系學者表示,中美兩國都需要解決自身經濟發展結構不平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