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探源”系列報道之三
方輝、王珊珊
4月7日,又一場揚沙襲擊了內蒙、新疆和甘肅等地。
在鄂爾多斯,這個曾經以農牧業聞名的“詩情畫意”之地如今已是“黑金”之城,埋藏在地下的煤炭遍布該市70%的國土面積。于是,一場瘋狂的“掘金”盛宴開始替代原有的農牧業,鄂爾多斯從此由綠色經濟轉向“黑色經濟”,“黑金”上面覆蓋的是草原脆弱的生態。一夜暴富的沖動很快掩蓋了人們對未來的擔憂。
瘋狂的掘金運動
每天進賬200萬元現金,數錢數到手麻!
赫老板說,這是他年產160萬噸左右的“盛況”。如今,這個局面很快要改變了——擴產到300萬噸計劃馬上報批下來,屆時,他每天的收入至少要翻倍了。
赫老板的煤礦在鄂爾多斯還算不上大礦,他只是鄂爾多斯數以百計的小礦主之一。在赫老板方圓15平方公里的煤礦上,準備或已經搬遷的牧民拿到了他們的補償后,推土機只需在他們已經搬遷的土地推出30米左右的深度,黑黝黝的煤炭就會顯露出來。記者看到,偌大的工地上,運煤車過后,則是那些被推開的草皮以及裸露在大風之中的沙塵。而類似這樣的開礦面積在鄂爾多斯有2000多平方公里。
赫老板只是鄂爾多斯東勝區60多家煤礦的老板之一,其中像赫老板這樣規模的煤礦在鄂爾多斯東勝區有十多個。據統計,鄂爾多斯已探明確定有煤炭的區域占該市國土總面積(8.7萬平方公里)的70%,與山西、河南等儲煤大省不同的是,這里的煤炭多為淺層煤,開采方式多為露天開采,用當地人的話來描述:扒開草皮便是“錢”。
正是具有易開采、儲量大的特性,各路“煤神”紛至沓來。知情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2008年煤炭市場最火的時候,一個原價1.5億元的煤礦半年內轉手兩次就能炒到16億元,而那些神通廣大的煤礦販子更是空手套白狼,輕而易舉就能賺幾千萬元。“那是一個撿錢的瘋狂年份,只要和煤炭沾邊就能致富。”
據鄂爾多斯煤炭局一位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大大小小的煤礦總共263家,最小的年產30萬噸,大的年產1000萬噸。在這些煤礦中,央企項目由國家審批,本地企業由鄂爾多斯市審批,而審批項目最多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占到了60%,而且所有露天開采的煤礦,無論大小都由自治區審批。
這樣的個體差異,使得鄂爾多斯的大小煤礦分屬不同的管理層級,但他們目標只有一個,就是不分晝夜地從草原之下攫取煤炭。據統計,鄂爾多斯市2008年的總產量是2.5億噸,2009年增長了32%,達到3.3億噸,而2010年預產量為5億噸,如果實現,增幅將超過50%。
與鄂爾多斯中小型煤礦“突擊擴產”相比,央企在鄂爾多斯的圈地布局一直在穩步推進。4月5日,記者在鄂爾多斯杭錦旗的塔然高勒鄉看到了在建的神華年產1000萬噸的深井煤礦。這個原本要在2011年年底投產的大型煤礦因遇到施工難題而推遲到2013年完工,但這個項目本身就給了周圍的中小型煤礦信心,“市場需求將長期存在”。
而更具“榜樣”意義的是鄂爾多斯羊絨集團,2009年該集團羊絨利潤只有3000萬元,而包括煤電在內的其他利潤達到了9億元。
盛宴背后的推手
鄂爾多斯煤炭產業這種讓外人看來近似瘋狂的增長,在該市卻有著自己的邏輯。據了解,鄂爾多斯市2009年國民生產總值為2161億元,同比增長23%,財政收入達到365.8億元,增長38%,東勝區、準格爾旗兩個煤炭重鎮的財政收入也突破了百億元大關。
而今年鄂爾多斯已將經濟發展目標定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24%左右”,這些遠遠高于國家發展目標的數字如何實現?毫無疑問,鄂爾多斯將繼續“向地下要財富”。
“鄂爾多斯現在已經開采和正在開采的煤礦是2000多平方公里,可以說只是總量的一個零頭。”鄂爾多斯煤炭局一位負責人不無自豪地說。
煤炭帶來了財富,也創造了“奇跡”,除了10年增長13倍的GDP,鄂爾多斯展現在世人面前的現實奇跡是康巴什新區,這個被媒體稱為“鬼城”(街道上鮮見行人,毫無人氣)的地方,耗資50億元,歷時5年建成,但因為配套設施不完備,和超越一線城市的房價讓普通人望而卻步:一般樓盤每平方米7000元起價。
草原遭受新的破壞
在鄂爾多斯,無論是本地政府審批的項目還是自治區政府審批的項目,“環評”都是開礦企業面臨的最大門檻。
“企業在開工之前要給當地政府預交一筆‘押金’,開采完了必須回填復墾。”鄂爾多斯市水土保持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企業的復墾沒有達到標準,“押金”就要被沒收,當地政府用這筆錢去完成復墾。
而在企業眼中,回填復墾并不是什么難事,實際上在開采過程中一邊開采一邊回填還為企業減少了很多麻煩,“那么多的土往哪里運?直接填回原來的煤坑當然最方便了。”赫老板告訴記者。
但這樣簡單的回填方式看似簡單,背后卻是對草原致命的破壞。“現在煤礦回填是把表層土埋到最下面,而被翻上來的沙土沒有任何營養是長不了東西的,這直接影響復墾的效果。”鄂爾多斯市水土保持局副局長張衛國介紹說,“草原上的營養層只有30至50厘米厚,這是長年累月形成的寶貴土壤,失去了這層土壤,再怎么復墾,效果都有限。”
據了解,有效的回填方式是先將表層的營養層遷移走,然后再開挖,復墾時再把營養層移回來。然而,在鄂爾多斯眾多露天煤礦中,沒有一家采取上述方法。有專業人士分析說,這就意味著開采一個露天煤礦就會破壞一大片草原,而且比過度放牧破壞的更徹底。
對于超出鄂爾多斯管轄范圍的區屬企業或者央企,該市的監管部門更是顯得無能為力。鄂爾多斯煤炭局辦公室負責人告訴記者:“央企淘金后紛紛離開這里,留下被污染的地下水、塌陷等等狀況,綜合治理起不到效果,可我們監管不了他們。”
“外來的企業都不愿意在環保上投入太多,我們有監管的權力,但也動不得它們。” 張衛國坦言,和政府發展經濟相比,嚴格要求煤礦搞環保,難度很大。“就拿遷移表層土來說,煤礦企業的利潤足以進行這樣的努力。但只要我們一管,他們就把市領導搬出來了。”
中國經營報微博:http://t.sina.com.cn/chinabusiness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