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會報道
在日前剛剛結束的的博鰲國際旅游論壇部長圓桌會議上,國家多個部門的負責人發言稱,將出臺新政支持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隨著國際旅游島戰略的推進,海南又一次迎來了珍貴的發展機遇。這次機遇將給海南帶來什么?
屢敗屢戰海南島
機會其實不止一次光顧海南,但海南的發展卻并不順利。
在建省之初,海南就獲得了大量優惠政策,有些比深圳都優惠。比如1988年國務院先后下發第24、26號文件,其中提到,海南可以自由兌換貨幣;境內投資者自獲利年度起10年內不再補繳所得稅;土地使用權出讓一次性簽約最長70年,而深圳等地是50年。
如今,20多年過去了,相比深圳等其他城市的發展,甚至沒有幾個人記得海南也是特區。
相反,人們記憶深刻的反倒是一些負面新聞。例如1985年被官方定性為倒賣汽車物資的“汽車事件”,有1989年因為土地使用權出讓引發的“洋浦風波”,更有上世紀90年代初的房地產“爛尾樓”和接踵而至的金融信用危機。
曾經制約海南發展的因素是否依然存在并且仍將制約海南的發展?面臨此次國際旅游島戰略的機會,海南的發展前景如何?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國際旅游島概念的首倡者遲福林對海南這些年的發展緩慢歸結了兩大原因,第一是宏觀政策層面的,特別關稅區沒有批下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遺憾。第二是海南在發展方向上的爭論很多,但在很長時間里沒有定論。
如今,第一個問題正在解決之中,財政部牽頭正在研究在海南試行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的具體辦法和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可行性;第二個問題已經完全解決,國際旅游島的戰略已經確立。
遲福林樂觀地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海南的發展沒有問題。”他指出,海南發展的最大動力是需求變了,要跳出海南島來看海南島的發展,海南未來的發展要服務于老百姓,服務于中國大陸,所以海南環境保護的改革、城鄉一體化的改革等整個其他方面的改革都要和全國消費結構的變化相符合,這是最大的背景變化。
難逃地產泡沫?
在去年底,隨著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戰略的推進,海南房價應聲而起,引得不少人驚呼,海南是不是又一次迎來了房地產的“泡沫經濟”?
對此,遲福林并不認同。“13年前有幾個人想去海南買房子?今天多少人想去海南度假,想去海南買房子?這是推動海南發展最重要的背景,在這個背景下,海南很多事會發生變化。”就房價問題,他進一步指出,海南的房價路線肯定不是中低的,而應該是中端加高端的路線,過高的房價會回落,區域中端價格加高端價格是未來房價的趨勢。
貴州大學城市管理與經濟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高級咨詢顧問項凱標則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房地產業和旅游業都屬于現代服務業的范疇,海南的發展曾經與房地產業的發展有過一次“親密的接觸”,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房地產業與旅游業的并進是好事,在發展旅游房地產業的過程中,要注意和控制房價的過快增長,同時,要加快房地產的結構性調整,加大廉租房、公屋等建設,要讓不同收入階層的人都能實現“居者有其所”。
海南省副省長姜斯憲則更理性地指出,“歷史的教訓應該深刻汲取,我們雖然認為海南不會重蹈覆轍,但是我們絕不意味著可以對此完全可以高枕無憂,而是應該積極地做出防范的措施。”
制約因素仍有
建設國際旅游島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而環境問題首當其沖。如今的海南,有豪華整潔的旅游區,也有遍地垃圾的問題區域,這一細節足可反映,海南的改造工程仍然浩大。
對此,遲福林曾表示,從傳統農業社會發展到以旅游為主的現代社會,這是一個革命性的轉變,對當地人的生活和觀念沖擊很大。在過渡期間,傳統和落后的東西會大量暴露,傳統習慣也很難一下子改過來,只能想方設法縮短這個過程的陣痛。近些年,海南從外面引進了大量人才,和早年人來人往但流動性很高的情況相比,現在來的這些人大多都留在海南,沉淀下來。希望這些新人帶來的新觀念、新做法能改造和提升海南原有服務業的水平。
此外,對于要發展綠色、生態發展路線的海南來說,監管不到位也是一大挑戰。
“毒豇豆事件”就是一個代表。海南省委書記衛留成對此指出,這給省委省政府很大的教訓,反映出海南監管不到位,特別是對農藥市場的監管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