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記者 黃競儀 孟凡霞)連續5個月的特大旱災,不僅對西南五省群眾生活、農業生產、塘庫蓄水等造成極大影響,同時也開始在國內經濟層面產生“漣漪效應”。受旱情影響,國內期貨市場相關交易品種價格出現震蕩。不過相關專家認為,旱災對國內CPI影響十分有限,但須警惕因食物價格階段性上漲及淤積的流動性所造成的通脹。
目前,上述地區中包含的甘蔗主產地大面積減產,與此同時,嚴重的旱災使油菜花提前一個多月謝幕。受此影響,國內期貨市場相關產品價格大幅波動,鄭糖主力1011合約上周走出連續上漲行情;油菜籽、早秈稻等農作物也迎來了上漲機會。不過,由于旱災從去年秋天就已經開始了,旱災信息已經得到釋放,市場人士對相關品種的行情能否持續持謹慎態度,昨日國內農產品期貨多數飄綠的情況也顯示了這一點。
鴻海期貨分析師祝海巖認為,在國際糖價不斷創出新低的形勢下,進口糖價已經達到國內糖價水平,國際糖價對國內糖價走勢影響開始加強。
值得注意的是,西南五省區占全國小麥總產量接近5%,占全國稻米產量的19%左右。在目前我國居民價格指數(CPI)構成中,食品類權重占三成,而糧食價格上漲曾是多個國家通脹最重要的來源。不過數據顯示,中國的糧食已連續6年獲得豐收,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中國因食品價格上漲而產生通脹的壓力不會很大。但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對此認為,旱災對CPI的影響將十分明顯,主要集中體現在兩個月以后的夏糧價格。
多數研究機構認為,由于旱情發生地區經濟總量占全國比重較低,同時也并不是國內大宗糧食的主產區,因此綜合影響將更多地表現在區域之內。
“即使按照較為嚴峻的估計,全國糧食價格在今年仍能維持穩定,但可能會給明年繼續維穩帶來壓力。”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預計。
“這次旱災持續時間較長,但對物價的影響只是短時間一次性的沖擊。”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唐建偉認為,相對于去年累積的過剩流動性,時滯到今年推動物價上漲這一主要因素而言,旱情只是抬升物價的疊加因素之一。
交通銀行此前發布的研究報告認為,在實體經濟復蘇與翹尾因素共同影響下,2010年CPI同比增幅可能處在3%-4%的區間內。但專家普遍認為,旱災對我國糧價的沖擊短期且有限,而去年淤積的過剩流動性才是推高物價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