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不支持Flash
跳轉到正文內容

破解房價調控怪圈:需改變土地財政現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5日 09:25  中國經濟時報

  ■兩會焦點述評(九)■本報記者王松才

  從1998年中國實行房地產改革并取消福利分房以來,房價似乎就沒有降過,特別是近幾年來,國內大多數城市的房價都脫離了普通百姓的實際支付能力,高高在上的房價讓眾多的普通百姓叫苦不迭。

  然而,近幾年的國家房地產市場調控措施,似乎陷入一個怪圈:“房價越調越高”。有時甚至出現中央一邊在打壓高房價,地方政府一邊卻在以種種理由和措施來“托市”,中央政府和地方地府在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陷入了博弈。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有政府官員私下表示,去年當地的財政收入有80%都是靠房地產行業貢獻的。如果房價下跌,開發商的房子就不好賣了,房地產市場又有一個“買漲不買跌”的心理,銷量下滑,開發商拿地的激情自然會減退,政府手里的土地就不好賣了。

  因此,如果房地產業萎縮,政府的財政收入無疑將大受影響。

  “一些所謂的高科技企業和第三產業納稅額其實很可憐,不能指望他們。如果房地產不行,光指望其他產業得來的稅收,恐怕我們連公務員、教師的工資都發不出去了。”

  地方政府嚴重依賴賣地養活本級財政,而開發商的暴利也成為此次兩會眾矢之的。過度暴利被認為導致房地產業陷入“調控—觀望—反彈”的怪圈,代表、委員尖銳地批評道:“這種怪圈每經歷一次循環往復,房價都會攀升到一個新的高點。”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合眾人壽董事長戴皓表示,應從改變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入手解決房價居高不下的問題。他認為,高地價、高房價究其根本原因是目前土地招拍掛、價高者得的出讓形式造成的。

  “房地產開發的總費用支出一半多,通過房地產相關的稅費和土地出讓金流向政府。除去征地、拆遷、補償、稅費等成本,土地出讓的凈收益一般在40%以上,土地出讓金在一些較高地區能占到地方財政收入的50%以上。”戴皓說,穩定房價首先應從穩定地價入手,主要是改革現有土地招拍掛制度,改變“價高者獲得土地”模式,應綜合考慮土地競標者的投標方案,可采取多種形式實施土地出讓,比如政府劃撥式、最高限價式、合作開發式等,尤其應把環保、民生等綜合指標納入到綜合考慮因素中。

  全國政協委員、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為控制高房價開出的“藥方”也是治理高地價,改變土地獲取方式:“很多人,尤其是國土部門不承認房價和地價的關系,其實房價和地價的關系就像雞和蛋的關系,很難說清楚,但不可否認,房價和地價有絕對的因果關系。現在的土地出讓方式,土地出讓完全看價格,價高者得,這就是房價高的根本原因。”

  王健林做過統計,2003年以前,在沒有實行土地招拍掛制度以前,中國房價平均年增幅低于中國人的收入增幅,2003年后,一律通過招拍掛一種渠道獲取土地,雖然達到了規范市場的目的,但也將土地價格推高,結果既推高了房價,又造成地方財政過度依賴土地出讓收入。

  “地價帶有風向標的作用,每個高地價出來,周邊的二手房第二天就有反應,周邊的樓盤一周內也一定會調整價格。”王健林認為,改變現在的土地獲取方式,應更多采用招標方式,“這里面肯定會有人為操控因素,但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土地獲取方式不改變,任何辦法都是白說,沒有意義。”

  然而,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也有自己的看法:“這都是現行的分稅制的缺陷造成的。”現在不少地方面臨現實財政壓力,金融危機開始后,實體經濟受到了不小的沖擊,不少地方財政更感到吃力。另外,在分權體制之下,中央與地方在財權與事權間不夠匹配,也是造成一些地方財政困難的原因之一。

  因此,在面臨財政困境時,地方政府自然就很容易想到“賣地”這個既簡單來錢又快的方法,這也是造成當前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

  然而,完善分稅制并非解決地方土地財政問題的唯一途徑。當今很多地方經濟結構失衡,盲目追求GDP,嚴重依賴土地財政,造成地方經濟畸形發展。調整經濟結構、提高增長質量、實現均衡發展才是地方政府擺脫依賴土地財政的唯一有效途徑。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 相關專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