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蘊彰
2009年10月,中國農業部批準了兩種轉基因水稻和一種轉基因玉米的安全證書,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個批準主糧轉基因種植的國家。證書批準后,圍繞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的爭議,迅即在業內發酵。
而隨著兩個月后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強調 “加速實施轉基因主糧產業化”,這一爭論一夜間成為全體國民關注的焦點。
此次全國兩會前后,更有百人上書反對,政協委員亦聯名上交提案,擔憂轉基因主糧商業推廣的安全性。農業部則多次通過媒體澄清轉基因主糧的相關問題。
就在包括袁隆平在內的十多位兩院院士高調支持轉基因水稻,令該領域的爭論漸趨平息之際,轉基因玉米似乎尚未引起關注。不過,本報記者調查發現,轉基因玉米領域存在的爭議和風險更大,甚至對于最關鍵事實的認定,亦存在截然相反的描述。
交鋒一
全國兩會前夕,一位與轉基因玉米研究推廣關系密切的官員表示,轉基因玉米安全證書的批準有些過早。國內企業3-5年內很難推出可商用的轉基因玉米品種。屆時,一旦鑒于相關政策國門打開,外資種子企業的轉基因品種進入中國占領市場,中國的玉米安全將面臨嚴重威脅。
對于國內轉基因玉米研發現狀,這位官員推薦記者采訪玉米行業一位權威科學家。
這位科學家向本報透露,農業部批準了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這個品種,可能存在一些重大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研發過程中,關鍵實驗環節未在“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內進行。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實驗最終獲得的品種存在很大的安全不確定性。
這位科學家介紹說,為了保證轉基因品種萬無一失,在玉米品種開花散粉前,幾乎所有的實驗關鍵環節都必須在“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內進行。“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里面的大氣壓力比外面低,這樣“從實驗過程一開始,空氣都是往里流的,所有的空氣都要經過過濾,過濾后的所有東西都會沉淀在管道里的一個箱子里。實驗室里那些花粉、孢子等轉基因微生物絕對不會跑到實驗室外的大氣當中去”。
由于工作關系,這位科學家曾赴美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墨西哥等國多次實地考察。“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非常嚴格,一般人不允許進。進第一道門后,衣服要掛在門外的玻璃墻上。再經過幾道門才最終進去。參觀人員則都是隔著玻璃墻觀察。”在美國,先鋒、孟山都這些世界種業巨頭如果轉基因研發違反這些規則,一旦被發現,對企業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此次獲批的轉基因玉米品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范云六院士所帶領的團隊完成。上述科學家表示,自己對范云六研究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的過程比較了解。農科院根本沒有“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這樣的設備,“中科院遺傳所有這個設施,但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研究沒有使用這個設備”。
隨后,本報向多位農業科學家求證,除一位科學家肯定“農科院肯定沒有配備這種設施”外,其他人士均表示,不了解范云六是否在“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做過實驗。
針對上述疑問,本報隨即聯系中國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一直參與該玉米品種研發的副研究員陳茹梅回應說,“只有研究像非典病毒一類危害性特別強的病菌時”,相關重要實驗才會在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中進行,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研究還沒有到那么高的級別。
“我本人在美國先鋒種業公司工作過,他們的實驗室就不是負壓的。”陳茹梅說。
交鋒二
采訪中,一位種業公司的育種博士,提出了針對轉基因玉米的第二個質疑,即該品種不抗蟲,不抗病,也不能提高玉米產量。其功能主要是“植酸酶玉米”能令生豬消化更多的磷,從而減少來自動物糞便的污染。這一看法得到了多位業內人士的認可。
不過,這位育種博士進一步質疑說:“在玉米加工成飼料的過程中,遭遇高溫處理,消化磷的作用將會降低。”
對此,陳茹梅坦陳,植酸酶玉米,既不抗蟲,也不抗病,也不能提高產量,與其他玉米品種相比較,突出的功用是“能幫助豬雞鴨等單胃動物消化飼料中豐富的磷”。但她強調:“轉基因植酸酶玉米中所含的‘酶’是一種耐熱的酶。”
奧瑞金的聲音
前述對轉基因玉米提出質疑的科學家還向本報透露:“大約兩年前,農科院把‘玉米轉基因植株’賣給了奧瑞金公司,價格是一年幾十萬。”
“轉基因植株”還不能稱為 “品種”。在“轉基因植株”基礎上,還要通過雜交、回交和分子技術及常規技術等技術手段,才能轉化為“轉基因植酸酶玉米品種”,而“轉化”所需要的時間最快也得2—3年。因此,前述科學家認為,未來三五年內推出商業成品有很大難度。
奧瑞金公司是中國首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種子企業,也是植酸酶玉米的獨家供應商。中國轉基因主糧獲批的消息傳至美國后,該公司股價持續上漲。其間的1月27日,更是漲了一倍,并在之后的幾天內繼續上漲,6個交易日漲幅達到300%!
記者多方努力,終于聯系到該公司董事長韓庚辰。針對業內的質疑他回應說,農科院有“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轉基因植酸酶玉米前期的研究實驗,也是在“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內進行。
“別人怎么知道生物技術研究所沒有‘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呢?我們公司也有‘負壓溫室、負壓實驗室’設備!”韓庚辰說。
這一說法不僅不同于上述科學家的介紹,與生物技術研究所陳茹梅的說法也明顯不同。
對于外界一致認為轉基因植酸酶玉米不能提高產量的說法,韓庚辰解釋說:“我們已經將‘植酸酶’轉到我們新的玉米品種中去了,下一步推出的轉基因植酸酶玉米,不僅含有植酸酶,還能提高產量。”
而此前,韓庚辰接受外國媒體采訪時也表示:“該品種的產量較普通玉米提高了10%-15%,并希望轉基因玉米能在2011年或2012年投入商用。”
韓庚辰還透露說,奧瑞金與農科院的合作始于兩年前。兩年間,從“植株”到“品種”的轉化工作已基本完成。按照計劃,今年在山東省內將開始大約1萬畝的種子批量生產。奧瑞金目前已經在同農業部討論商業化種植的推進時間。
誰是“推手”
事實上,轉基因玉米安全證書的批準,中央一號文件的高調支持,在相當多業內人士看來,都顯得太過突然。
雖然早在上世紀80年代,轉基因植物就列入我國“863”計劃,但與棉花在我國早就開始商業化種植不同,長期以來,我國政府對轉基因玉米和水稻的商業化種植一直非常謹慎。
接受本報采訪的種業科學家和企業家一致的看法是,我國政府對轉基因作物研究真正發力是在2008年,當年7月9日,國家投入資金200多億元,啟動 “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但隨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又有哪些人或事助推了我國轉基因主糧產業化的超常提速,都顯得模糊不清,知情者甚少。
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轉基因主糧安全證書獲批。
安全證書是轉基因作物品種上市前最難跨過的一個關口。而一旦跨過了,也就意味著我國轉基因水稻、玉米投入商業化種植并不遙遠。
對此,國內著名育種專家李登海表示了他的擔憂。在前不久科技部一次種業座談會上,李登海通過登海種業公司總經理李曉霞轉述了自己的觀點——“我國率先放開轉基因種子商品化,將引起很多不可預計的后果。我國大型作物轉基因研究基礎很薄弱,擁有的合法基因很少,99%以上專利被國外控制。”
由于李登海是中國育種界公認的頂級專家,又與美國先鋒公司建立了合資公司,他的表態引發了不小震動。
中國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張世煌也表達了同樣的擔憂,“獲得安全證書的轉基因玉米使我國擁有了完全的自主知識產權,但企業大規模商業推廣還為時尚早,很多條件還不具備。”
如此情形下,用前述科學家的話來說,安全證書的獲批,范云六等一些轉基因科學家和奧瑞金公司,是本次中國轉基因政策提速的“推手”。
本報獲悉,在2009年農業部頒發安全證書前,決策部門曾幾次召集包括范云六在內的多名科學家、企業家座談,聽取推進轉基因水稻、玉米產業化的建議。這幾次座談對推進轉基因決策至關重要。
有接近農業部的人士介紹說,作為轉基因植酸酶玉米的獨家供應商,韓庚辰參加了座談會。會上,韓庚辰介紹了植酸酶玉米的好處,并表示最晚能在2012年內將該品種投入商用。
座談會后不久,中國首次為轉基因主糧頒發了安全證書。
對這一情況,韓庚辰告訴本報記者,2008年底他曾向統戰部遞交了一份內容為“發展我國生物技術,建立國家轉基因工程規劃”的建議。但他沒有參加過安全證書批準前的座談會。
盡管轉基因玉米領域基本情形仍模糊一片,但畢竟安全證書已經獲得批準。對此,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基本情況沒有明晰之前,在轉基因玉米產業化方面,政策層面一定要慎之又慎,絕不能輕言放開。
對此,農業部一位官員告訴本報,我國政府一直對本國種子行業實施保護政策。他舉例說,目前政策上不允許外商設立經營銷售型種子企業和獨資企業。經營糧棉油種子的合資企業,外商股份不得大于50%。“政府的目的就是從國外引進先進育種經驗的同時,保護本國種子資源。”這位官員說。
轉基因玉米領域的一些問題,已經得到了農業部一些官員的重視。農業部兩會期間也出面澄清說,發放安全證書,不等同于商業化生產。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中國轉基因玉米商業化,將穩健推進。
來源:經濟觀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