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繼續行
當全球經濟復蘇加大了海外并購的難度,中海油們把觸手伸向了那些原本在雷達之外的新獵物
文 李晨蕾
全球經濟在2010年的復蘇漸成共識,但有一個迷題卻隨之變得引人關注:在去年大宗商品價格遭受重創之際高擎資源并購大旗的中國企業,今年還能否火中取栗?
春節假期前一周,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0883.HK,下簡稱中海油)似乎吹響了新一輪的并購集結號。據外電報道,中海油已于2月5日同意斥資25億美元收購英國Tullow Oil PLC在烏干達的石油資產。
此前經濟的回暖曾讓業內人士相信,可供中國石油巨頭收購的石油類公司已經為數不多。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決策層向一家國際投行透露,國資委對今年的并購仍定調在資源領域,其手中正在談的并購項目超過了100家。“可能是在大家雷達之外的一些地區和公司。”這位投行人士說。
中海油聯席公司投資者關系部總經理蔣永智對收購一事不予置評。但同時,他向《環球企業家》轉述中海油總裁楊華的話稱:會認真對待全球范圍內出現的任何并購機會。
Tullow Oil PLC正是一個“雷達之外”的好機會。其官方網站資料稱,Tullow Oil PLC在烏干達Lake Albert油田擁有三個區塊的100%權益;因需籌到更多資金進行勘探和科研,自2009年年中起,Tullow Oil PLC就一直在出售兩處油田50%的股權。其中已經實現生產的第三區塊預測日產量達13000桶,探明儲量2億桶。這與中海油于今年投產的最主要油井錦州25-1(設計產能14000桶/天)相當。
中海油國際業務相關高管也向本刊表示,從地質角度而言,中國內陸已經很難滿足中海油的需求,2010年中海油將加大海外資源的布局。不久前,中海油對尼日利亞130區塊Akpo油田兩口在產井進行了修整,兩口井產量分別從2000桶/天和5000桶/天提高至10000桶和15000桶,相當于新投產了兩個油田。此外,中海油還將更多地“就近消化”非洲出產的石油。在此之前,中海油在非洲的作業范圍包括肯尼亞、尼日利亞、赤道幾內亞。
此交易也許留有更多的想象空間。Tullow Oil PLC持有中海油于2009年6月美國油氣公司Kosmos Energy手中競購未果的Jubilee油田的部分股份。作為西非十年來發現的最大油田之一,Jubilee預計蘊含12億至18億桶油當量。這樣的數字很難讓任何一家石油公司輕易放棄已產生的占有欲。中海油聯姻Tullow Oil PLC,或可參與其輸油管線及下游煉廠建設,進而得到更多的“非洲機會”。
非洲向來就是中國能源公司的戰略要地。中海油之外,中石化在加蓬、蘇丹等地也有所發展。在1993年就進駐蘇丹的中石油在蘇丹、尼日利亞、乍得、阿爾及利亞等9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作業。
中海油這個非洲后來者面臨的情況更為復雜。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公司并購的多是中小型公司,其一方面需要權衡股東利益,另一方面需要技術和資金,中國公司容易介入;而當越來越多的資源集中到國家能源公司手中后,后者并無生存壓力,往往向中國公司開出更高的條件。因此,分析人士建議中國公司應多嘗試聯合投資、間接投資等多樣化、復雜化的合作模式。
不過,在任何時間以任何形式對非洲資源的占有,都將面臨巨大挑戰。即便在130多年前,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就曾警示部下:“(我們)要想吃到非洲這塊美味可口的大蛋糕,就要行事謹慎、手法靈活、考慮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