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制度頻遭質疑
信息時報訊 (記者 詹麗冬) 去年下半年IPO重啟以來,新股表現可謂“冰火兩重天”,大小盤股破發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近期大盤回暖新股表現漸有起色。關于新股發行制度的改革引起業界的熱議。繼新股發行制度討論之后,日前,全國政協委員、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表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下一步的主要舉措是完善市場約束機制,證監會擬在近日對外公布新股發行改革后續措施。
新股表現“冰火兩重天”
據記者統計,去年6月新股IPO重啟以來,共有14個股至今仍破發,而中字頭大軍占領了很大比重,如中國中冶、中國西電、中國化學、中國一重、中國北車、中國重工等。此外,還有多只個股瀕臨破發邊緣,天源迪科、臺基股份、中國建筑、二重重裝、興民鋼圈等個股距離發行價不到一元。
雖然新股走勢跟大盤表現唇亡齒寒,隨著大盤的回暖,近期新股表現有所起色,表現在首日漲幅不再低迷。但2月份剛剛上市的新股,表現也是“冰火兩重天”。2月份以來上市的鼎泰新材、高樂股份和興民鋼圈三只中小板個股目前仍破發,而同期上市的漢王科技、萬邦達、中恒電氣、杰瑞股份四個股,則離發行價漲幅已經達到20%以上。
新股發行制度存弊端
去年下半年新股IPO重啟以來,由于大盤的連續調整和新股的高定位發行,新股破發幾成常態,新股發行制度也備受市場的質疑。即使近期新股表現有所起色,質疑聲音也從未斷過。
湘財證券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李康認為,“試圖利用一個機制來解決長期困擾資本市場的問題,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一方面,國內監管層擔負著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責任,保護投資者利益,另一方面又要推行整個市場的市場化進程,這對投資者又會產生風險,這兩方面的矛盾使得很多歷史性的遺留問題,不可能通過一個單一的市場機制的轉變而發生徹底的改變。
李康認為,有關新股發行制度的完善,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著手。一是對保薦人制度的改革。目前國內保薦人的圈子卻始終相對封閉,其準入的門檻也造成了這個行業的壟斷機制。許多保薦人對于其項目公司的認識可能并不清晰,但其職責往往只是確保公司高價發行上市,而這個圈子的封閉,缺乏應有的競爭機制,使得其承擔的責任過小,迫切需要迅速放開保薦人市場。二是要實現參與新股發行詢價人員的市場化、詢價過程的公開化及詢價之后的責任化。三是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上市公司采用不同的分級對應制度。
監管層欲加大報價環節約束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主席助理朱從玖表示,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下一步的主要舉措是完善市場約束機制,證監會擬在近日對外公布新股發行改革后續措施。
談到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具體思路,朱強調了三點。一是股票的定價要進一步市場化,形成市場主體之間的博弈。二是強化買方的約束力。買方約束力的強弱很大程度決定市場運行的質量,會使發行人更加慎重,抑制圈錢、發行價格過高。買方如果不接受發行人或承銷商的價格可以有兩個選擇:降價或停止發行。三是在風險明晰的情況下要重視小投資者的意愿,兼顧各方利益。
朱強調,目前正在制定的新股發行機制會更重視小投資者的意愿,同時會加大報價環節的約束力度,在申購環節報價人要負責,杜絕亂報價,高價不買,低價高買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