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標的服務價格上,格力是4萬,其競爭對手是400萬
龍飛
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格力“民告官”誓有不撞南墻不回頭之勢,在靜等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結果的這段時間,格力總裁董明珠在今年廣東兩會期間向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擊鼓鳴冤”后,這起發生在2008年的格力“廢標門”事件再次升級。隨后,被告方廣州市財政局局長張杰明也高調回擊格力。
“廢標門”后,格力不遺余力,四處鳴冤,格力“強硬”的背后反映了怎樣的意圖,誰才是格力的真正對手,格力真的受到了天大的委屈嗎,事情背后會否另有隱情?
串圍標嫌疑
2010年2月25日,《中國經營報》記者來到廣州番禺中心醫院,這是目前廣州南部最大規模的公立醫院,前后投資高達9億元。寬敞、設施齊備的門診大樓更是該醫院的標志之一,在門診樓外的兩部空調外機上,儼然印著“美的”的商標。
讓格力總裁董明珠不能接受的是,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品牌質量上,格力才應該是這家醫院門診樓的空調供應商。
事情發生在2008年9月,當時籌建中的番禺中心醫院招標空調采購項目。其中,“子包二”是最高限價2220萬元的“門診樓變頻多聯空調器設備采購及安裝”。廣州格力空調銷售有限公司與其他五個投標單位共同投標。
同年11月5日,廣州格力收到了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的信函,被告知成為“子包二”的第一中標候選人。然而中標的喜悅還沒來得及享受,格力又收到了兩份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傳真過來的質疑函,兩份質疑函均來自投標對手。
廣州格力空調銷售有限公司商用空調部部長胥俊明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質疑格力的競爭對手是廣東省華僑建筑裝飾公司組成聯合體的廣州市寶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果然,到了11月10日格力再次收到廣州市政府采購中心轉來的信函,此次是采購單位番禺區中心醫院的情況說明函。此函表示評審中其委托的評標專家認為中標候選人的投標文件有許多問題,“現場反映,未被重視”,之后再次認真核查《投標文件》,認為格力空調投標的設備實質上不能滿足招標文件打星號的條款。
雖然格力一再發函解析情況,但11月18日該有關部門還是進行了復審,結果是格力被定為“廢標”。最終,廣東省石化建設集團成為中標供應商。而讓格力一直憤憤不平的是該公司的報價為2151萬元,比格力的1707萬元足足多了400多萬元。
中標者,廣東省石油化工建設集團公司是以聯合體投標,該聯合體中還有另一方為美的空調公司,該公司是廣東省大型國有建筑施工企業,除了從事建筑以外還從事機電安裝等行業,這家公司也是美的空調的代理商。
“我們中了對手圍標串標的埋伏。”胥俊明表示,其表示早在招標開始前,業界已有“招標內定”一說。他表示,格力投標代表李強在投標的前一天還接到一個奇怪的電話,對方聲稱也是投標單位的,要求“開個價碼,放棄投標”。
標書差異
對于此細節,一向強勢的格力總裁董明珠在廣東兩會期間,向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描述了這一細節,“我們拒絕了對方的要求。但回頭看,這中間‘串圍標’的嫌疑很大。”董表示,招標項目最高限價2220萬元,廣州格力報價1707萬元,下浮20%,我們仍有合理利潤。但廣東省石油化工建設集團公司報價2151萬元,下浮3.1%,其他投標人報價下浮分別為0.5%、2.3%、1.9%。下浮如此之少,不合慣例也不合情理。
但事后,事件的另一名主角廣州市財政局局長張杰明卻另有觀點,他表示:“當時標的是由三塊組成的,一個是技術,一個是實物,一個是服務。但是,單就空調來說,格力空調一點都不便宜”。它便宜在服務上,在保修三年這個條款,其他單位開的是400萬元,格力開的是4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對方競標是空調廠家和安裝服務商家的聯合體。
2008年11月25日,在格力向政府提出質疑后,番禺區采購辦決定暫停該項目的采購活動。但記者從格力給予的資料中發現,僅僅一周之后番禺中心醫院便“強勢發難”,2008年12月3日,番禺中心醫院發函向有關部門表示“政府要求確保2009年7月1日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子包二’何時完成招標、何時開工,已經成為制約醫院整體工程進度的重要因素”。
兩天后番禺區政府采購辦還是做出了恢復采購活動的決定,于是中標者廣東石化建設集團代理的美的空調順利“入駐”番禺中心醫院門診部。
事情雖然有了結果,但還遠未結束。格力開始了馬拉松似的投訴、上訴。
這個“招標文件打星號條款”成為了事件的關鍵,“如果格力真的沒有滿足文件必須條款,那他有再大的理由都說不過去”。有律師向記者表示。但格力的代理律師谷遼海對記者表示,所謂格力標書不規范“不能成立”。
在格力“訴訟案代理詞”中記者看到,所謂帶星號條款是指,“帶有星號的室外機模塊化設計,應至少擁有5種不同規格模塊(8匹、10匹、12匹、14匹、16匹)并可任意搭配,最大能做到4個模塊組合,冷量以2匹為單位遞增;單套系統制冷量應滿足設計圖紙最大系統要求”。
這是很技術性的參數,需要由專家根據標書前后文不同內容進行審核,有一定的主觀性。格力投訴“專家在復審時受到干擾”,于是申請上級主管部門廣州市財政局進行行政復議。2009年4月22日,廣州市財政局做出行政復議,認為“在該項目中,原評審專家參與了評審,已經與該項目形成了利害關系……認定事實依據不足且有失公正”,要求番禺區財政局重新作出行政決定。
雖然此時番禺中心醫院的門診空調幾乎已安裝完畢,但格力還是看到了道義上正名的機會。2009年6月9日,番禺區財政局從專家庫中再抽取不相關的7名專家組成核實小組進行核實“再審”,仍然認為格力投標文件不能滿足招標文件打星號條款的要求,是一個廢標。
再審。專家依然受到了干擾。廣州格力法務部經理陳勇表示。在格力的“訴訟代理詞”中記者發現,“7名專家小組中,6名專家認為申請人的招標文件不符合招標文件帶星號指標要求,1名專家認為基本滿足要求”,其中意見不一,最后多數決定。
但格力代理律師谷遼海認為,對于帶星號的內容,格力在投標文件技術分冊第77頁已經做出了全部響應。并且他表示可以將標書電子版交由記者核實。
格力圖謀
格力不遺余力的起訴再起訴,一副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架勢,那么格力在這場糾紛中到底要把矛頭扎給誰?廣州市財政局還是另有其人,格力的真實意圖是什么?
對此,廣州市財政局則一直認為格力是在借機炒作。“其實這件事情太簡單不過了,我都不愿意去多辯解,”張杰明曾表示“你們想想格力為什么告財政局?我相信你們成年人都有判斷力吧”。
一位廣州市財政局的一位官員還是私下對記者表示:“格力的對手不是財政局,其實事件各方都清楚明白”。廣州市財政局只能保證程序公正,“從各個細節看,財政局都已是無可挑剔的。”這位官員表示,只是因為格力無法直接攻擊對手,所以采取狀告“大頭”,造大社會影響的策略。
而多位資深家電人士對記者表示,“廢標門背后其實是家電企業變頻空調大戰。”
更有人士表示,格力的真實意圖是劍指美的。
對于此觀點,記者曾向美的去電問詢,但美的新聞發言人以“無可奉告”來回應記者的問詢。
多年以來,格力占據了國內空調市場的半壁江山,而美的一直尾隨其后。但情況在2009年卻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第三方數據顯示,2009“冷凍年度”(冷凍年度從當年的9月1日到來年的8月31日),格力的總銷量約1600萬臺,美的的總銷量約1500萬臺。
其中美的進展最快的正是變頻空調市場,2009年美的以27%的市場份額占據變頻空調市場頭把交椅,并且宣布2010年要上升到40%的份額。實際上在2008年以前,美的在這個市場的份額幾乎為零。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美的營銷策略多年以來都非常相似,看準機會,大舉殺入,不惜與對手大打價格戰。2008年12月,美的與各變頻零部件供應商簽訂了大單采購協議,采購單位由傳統的萬級一步跨越到百萬級。隨即,美的率先打起價格戰,從2009年2月下旬開始,美的空調在全國一二線城市開始大幅降價。
“不僅是在普通消費者間打價格戰,在一些政府采購或者商家采購上,也是不計成本,利用各種各樣的灰色渠道。”該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恰恰是此次番禺中心醫院的采購案觸動了格力的“核心”利益。
廣東兩會期間,在董明珠為此事向汪洋“擊鼓鳴冤”,汪洋曾反問“(如果)對手的產品質量確實比你好?”董明珠卻表示,“(這)不可能。國家的技術研發中心全中國就一個,就在我這里”。
“從中可以看到格力的不甘心”,上述人士表示。實際上早在2001年格力已經研發出自己的變頻空調,董明珠在其《行棋無悔》一書中透露的:“早于所有競爭對手,我們在此之前就開發出了這種空調,但一直沒有投放市場”。
面對對手的挑戰,格力沒有打價格戰,一直寄希望于“技術制勝”。2009年2月,格力宣布與大金建立兩家合資新公司,生產變頻空調的核心部件,總投資額達9.1億元人民幣。同時格力還宣布為大金生產銷往日本市場的50萬臺變頻家用空調,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技術實力。
而此次“廢標門”一案中,專家口中的理由恰好是格力技術上達不到基本要求,這對于董明珠來說是怎么也咽不下的一口氣。在她眼里,無論是從道義上還是企業營銷上,格力都必須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