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周報記者 黎廣
克魯格曼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顯得有些焦慮,他說:金融高官們講話總喜歡遮遮掩掩。他說的是美聯儲主席沒有明確指出中國“令人難以容忍”的貨幣政策。
盡管不是為了對此作回應,中國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魏貴祥2月22日在北京還是對國內的貨幣消費情況作出了樂觀預測:今年中國的物價不會大漲。
魏貴祥認為,所謂的通貨膨脹只是一個時期內絕大多數產品大面積的持續上漲。2010年中國物價將緩慢上漲,但幅度不會很大。他認為,旺盛的住房需求是擋不住的—今年上半年的房價漲幅會大一些,但也會逐步收窄。
這和大部分經濟學者的預判相反,他們仍然認為2010年將是我國通貨膨脹爆發的一年。郎咸平中文網已經開始指導窮人怎么抵御通脹,其中還包括“避免請客”一項。
不過在剛剛過去的農歷新年以前,央行開始限制發放個人及商業貸款,調整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在央行的保證金。經濟學者們說這是在通貨膨脹爆發之前先發制人進行控制,急速制止不斷擴大的銀行貸款。
看上去,政府相信政策對于通脹的控制仍然有效,但2010年,對于大多數老百姓來說,通脹仍然是懸在他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而這也是今年的全國兩會中亟需找到指引的議題。
高速增長時代
兩年前,轉行做鐵路工程招投標的華明(化名)還對自己的轉行決定喜不自勝,但干了一年后,他就發現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大約十年前,我國鐵路的單項工程造價基本還在幾千萬元左右,公路的造價級別也僅僅是百萬,和目前的工程招標數量級相比,那似乎只是某項工程的邊角料。
2006年,盡管剛剛獲得火車頭獎,華明還是轉行做了工程招投標。
起初,一年數個億的招投標任務并不需要太花時間。“只要投中三四個標就可以了。”華明所在的鐵路局在我國頗有聲名,僅憑公司的名氣,中幾個標不是什么問題。
可隨著本輪世界金融危機的出現和我國經濟刺激計劃的出臺,華明覺得未來并沒有想象中的好。“2009年,我的任務是40億元,今年估計還要增加。”實際上,他在過去的一年只完成了大約一半的任務。“盡管已經比更早的時候多了很多倍,但沒想到還是輸了。”
面對這樣的招投標任務增速,他似乎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信心。
“放到幾年前,這樣的任務量我們想都不敢想,但現在一看,各個兄弟公司所面臨的情況都是一樣的,就像大躍進。或許我們的錢已經不再值錢了。”這樣的造價漲幅已經讓他對未來少了安全感。“實際上真的需要這么多嗎?”華明有時候也會這樣問自己。
不過他不是很在乎這些,過年和兒子團聚的時候,他仍然認為家庭生活才是生存的關鍵。“反正我每個月的工資也足夠養活一家人,至于那些提成,有時候似乎是憑運氣。”
華明的妻子并不明白這一點。由于接送孩子和工作需要,她正在慫恿華明換一臺大點的車。“我理解她的這個要求,但現在的交通、飲食、醫療和教育的價格都在不斷上漲,這意味著我們將面對來自生活支出的壓力。”華明說。
他已經開始擔心價格無法反映商品價值的情況了。如何面對通脹,在我國大部分人眼里,這就是2010年將要面對的挑戰。
“他們真會搞笑”
國家發改委一位博士官員對于我國的通貨膨脹預期顯得有些漠然,只是說,在經濟學里,通貨膨脹理論是一套成熟的理論。或許他想暗示解決通脹事實上是有辦法的。
但實際情況是,并沒有哪項措施真正抑制了商品價格的上漲。與之相反,各類消費品的漲價潮已經開始顯現。據《21世紀經濟報道》今年1月末的一篇報道顯示,食品飲料業中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進行提價。而這類商品在CPI構成指數中的比例接近4成。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近發布的2010年1月份物價等經濟數據,我國1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等環比繼續上升。
這暗示著由于寬松流動性影響,我國通脹壓力還在進一步加大。
一些經濟學者認為,導致我國通脹出現的原因是因為2008年以來寬松貨幣對物價的影響。
但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的黨國英認為,這幾年中國政府對宏觀經濟的把握能力比過去強多了,現在政府尚有打壓通貨膨脹的牌。而利率這張牌還沒有使用,一旦使用,效果會明顯。他因此認為這次的通脹并不是惡性的,而我們的政府有能力把通脹控制在5%左右。
但也有學者持相反態度。伴隨著食品類價格的上漲,社會居住、交通、醫療、服務和其他各個行業的通脹已經開始加劇。盡管官方仍將其價格波動稱為“結構性上漲”,但“全面上漲”的情況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關鍵是,這是人們能親身感受到的,并不是用一個數據就能否定的事。”
這位學者對CPI數據的構成也表示不滿。“民間普遍不信任官方給出的CPI數據,認為中國實際的CPI數值遠比官方公布的高。”此外,也有資料顯示,如果把商品房房價這一項加進去,我國的CPI實際數值可能達到20%以上。
從國際慣例上來講,當CPI指數超過3%,就會出現通貨膨脹,超過5%,就算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不過經濟學家謝國忠并不覺得這是無法解決的問題,他認為要真正走出這次危機,最需要的是改革。“每一次真正的經濟生長周期,都是通過改革、通過結構調整來實現的。中國的城市化進程要繼續下去,好的調整可以幫助中國經濟健康有序地自行發展。中國有巨大的潛在消費需求,而且中國政府手里有錢,只要還富于民,潛在的需求就能得到釋放,中國的經濟就可以發展起來。”
更意外的是,隨著本月20日出臺的貸款新規的實施,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估計,2010年中國將最少發放7萬億貸款,這將足以支撐中國經濟9%以上的增長。
對于害怕通脹的人來說,這或許不是一個可喜的信號。
不過也有人愿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一位華爾街日報專欄學者日前曾說,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各種各樣的東西最終都會越來越貴。隨著中國的收入和薪資接近于全球水平,其產品和服務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價格也會上漲。也就是說,如果中國變得更加繁榮,其消費者的支出水平提高,某種程度的通貨膨脹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國際上樂觀的學者仍在對中國的通脹持保留意見,他們在等待中國的消費者拉一把筋疲力盡的美國。但這并不是中國普通老百姓能決定的事。
克魯格曼在日記里也想起了這個問題。“美國的財政部一面對中國的問題顯得焦慮,另一方面在一份交給國會的報告中信誓旦旦地保證中國沒有操縱本國貨幣,他們真會搞笑,你說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