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石油公司成品油庫存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上漲,煉油實際產能過剩或許開始真正來臨。
王愚庸
牽動市場神經的成品油供需平衡,正在發生著逆轉。
最新市場消息顯示,兩大石油公司中石油、中石化1月份汽油、柴油、煤油庫存再度出現上漲,環比升幅為3%。與此同時,兩大公司的成品油銷售跌至1850萬噸,環比下降了6%。
這已經是兩大公司成品油庫存連續第三個月出現上漲。對一度缺油嚴重的中國成品油市場來講,這是極少見的。這也預示著成品油市場正在由此前的供不應求,轉變為供過于求,煉油實際產能過剩或許開始真正來臨。
不過,對消費者來講“過剩”卻是一個好消息。依照新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油價將在22個工作日的周期內參照國際油價波動,但是銷售企業卻可以在不超過最高限價的基礎上自由定價。在供過于求的大環境下,幾大巨頭為搶占市場,將不得不競相讓利銷售,難得一見的成品油“價格戰”將會成為司空見慣的市場現象。
當然,1月份的庫存上升,跟傳統的冬季用油低谷有一定關系,但供應“過剩”卻已經成為趨勢。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國內成品油市場早在2008年10月份開始,就由往年的供小于求步入供過于求階段。2009年,我國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約為2.21億噸,產量2.27億噸左右,實際過剩產能近600萬噸。
成品油“過剩”的來臨,消費需求的增速放緩是一個重要因素,這尤其表現在柴油消費上。1月份,兩大公司柴油銷售環比下降了11%。2009年全年,國內柴油表觀消費量為1.3859億噸,同比2008年下跌了0.2%,這是繼1998年之后的11年來,柴油消費首度出現負增長。
中石油、中石化近年來在煉油擴張上帶來的產能迅速釋放,則是造成“過剩”的更加重要的原因。2009年,共建成有廣東惠州、福建、獨山子、天津等大型煉油裝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萬噸/年,煉油能力增至4.83億噸/年。目前,中國已經僅次于美國,穩居世界第二大煉油國。
在今后幾年,煉油產能建設并不會出現放緩的局面。按照規劃,2011年中國將在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地區建成3到4個2000萬噸級煉油項目,2013年全國將形成20個以上千萬噸級煉油基地。
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市場研究所主任工程師戴家權研究預計,按在建和計劃項目計算,中國總的煉油能力在2015年將達到7.5億噸。預計未來五年石油需求平均增長4.9%,2015年的需求量將達到5.3億噸左右。這意味著屆時煉油產能將出現約2.2億噸的過剩。
即使如此,目前還看不到中石油、中石化的煉能擴張出現放緩的跡象。中石化宣布,在2010年要將煉油能力由此前的1.9億噸增至2.2億噸;中石油則規劃,將在2015年把總的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增加到2.4億噸/年,同時乙烯生產能力將增加一倍多達到700萬噸/年。
如果這些規劃得以實現,中國成品油供應出現嚴重過剩幾乎將成定局。這意味著,煉油極可能會成為繼鋼鐵、水泥之后下一個陷入過剩危機的行業。今后,中石油、中石化兩大公司的成品油庫存水平居高不下,也將成為一種常態。剛剛在2009年借由成品油價格改革而“翻身”盈利的煉油板塊,很可能會由于油品銷售不暢、低開工率而再度成為拖累公司業績的累贅。(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