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姍姍
春節期間國外媒體的一則報道,再次牽動了國內鋼企的神經。
報道稱,中國五家主要冶金企業與必和必拓、力拓集團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就提升鐵礦售價達成協議,根據這一協議,抵達中國港口的鐵礦售價,將從2009年的每噸62美元提升至84美元,升幅為40%。
這似乎意味著,正在進行的新年度鐵礦石談判,已經有了初步結果,至少是有了“定價標準”。而《第一財經日報》昨天從多家國內鋼廠了解到,目前新年度的鐵礦石談判仍在進行,而鋼廠目前與三大礦山均為臨時定價,而且所定價格并不相同,因為去年中國并沒有與三大礦山達成長協價格協議。
中小鋼企接受“臨時定價”
“目前鐵礦石談判仍在以寶鋼為代表進行,說五家冶金企業單獨與三大礦山企業達成協議不太現實,而三大礦山企業同時都同意漲價40%的協議就更不可能了。”國內一家鋼產量在前十位的鋼鐵企業高層對記者分析。
上述高層透露,目前他所在的鋼廠從三大礦山企業購買長協合同礦的價格,基本是按照去年日韓企業與三大礦山企業談定的長協價格在執行。
按照去年力拓與新日鐵達成的年度長期協議“首發價”,澳大利亞鐵礦石的離岸價格為61美元/噸,而日韓企業與巴西淡水河谷簽訂的年度長協鐵礦石離岸價格為55美元/噸。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鋼鐵企業都“有幸”享受這樣的價格。知情人士對記者透露,幾家中小鋼鐵企業已經與必和必拓達成“臨時價格協議”,目前采購鐵礦石的價格比日韓企業去年的“首發價”要高40%。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由于與大型鋼鐵企業相比,中小鋼鐵企業本身就很難拿到長期協議礦,所以也更容易接受礦山企業提出的臨時協議價,來換取長協礦的保證,畢竟如果從現貨市場購買鐵礦石,價格比日韓企業去年的“首發價”要高不止40%,如果不接受臨時價格,就需要接受必和必拓一直在推行的指數定價。
昨天,進口礦的現貨市場在節后報價有趨漲之勢,品位在63.5%的印度粉礦的到岸報價為131~133美元每噸,比力拓與日本鋼企簽訂的2009年度長期合同“首發價”高出約80%。
而國內一家約400萬噸年產量的鋼廠高層則對記者透露,他們鋼廠目前從三大礦山企業采購礦石的價格,是去年與三大礦山企業單獨約定的價格。
礦商尋求更靈活機制
目前,由于預計今年鐵礦石價格會大幅上漲,礦山企業并不急于談判。力拓首席經濟學家威維克·圖普勒(Vivek Tulpule)就表示,影響鐵礦石現貨市場的各項因素在2010年預期將保持堅挺,而巴西淡水河谷也指出,即便公司今年在各礦山開足產能,也將難以滿足客戶需求。
而必和必拓CEO高瑞思在接受澳大利亞電視臺采訪時也明確表示,由于中國需求回升,2010年鐵礦石價格可能會大幅上漲。他還預計,中國鋼鐵生產能力在未來20年的時間里將繼續增長,到2025年將至少超過目前水平的一倍,市場價格將有很大的變動。因此,高瑞思再次重申建議采取更加靈活的定價機制。
在近期公布半年度財報時,必和必拓透露,該公司上半財政年度的鐵礦石總銷量中約有46%的鐵礦石是通過現貨價格、指數定價或季度定價模式售出的,而上半財年鐵礦石的平均售價較當前的基準價高約8%。
必和必拓的靈活定價策略,正在得到更多礦山企業的響應。力拓首席執行官艾博年(Tom Albanese)日前也表示,“現行談判機制試圖為銷售的每噸鐵礦石設定一個基準價格,這個機制需要一些改變,這個基準機制必須發展才能存續下去,目前發展速度還不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