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 何長松
對2010年中國經濟會不會出現通貨膨脹的爭論,目前國內學術界眾說紛紜。不同的人從自己所理解的通貨膨脹概念與衡量指標出發,因而出現不同的結論。而國內對通貨膨脹的理解和認知主要基于兩種理論,一種是馬克思的通貨膨脹理論,另外一種是西方經濟學的通貨膨脹理論。無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貨幣(紙幣)發行量過多,導致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因此,我國應在借鑒馬克思與西方經濟學家的通貨膨脹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經濟的具體運行情況形成有中國特色的通貨膨脹理論來指導中國經濟實踐則責無旁貸。只有這樣,才能在理論上正本清源,從而在實踐中有的放矢。
度量通貨膨脹的程度,從世界各國的實際做法看,主要采取三個衡量指標: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零售物價指數(RPI)。我國主要依據CPI的變化來衡量通貨膨脹。而問題在于,我國CPI指標的設計存在缺陷,并不能真正反映當今中國的現實經濟生活中的通貨膨脹實情。
我國的CPI統計,大體上還是沿用1992年確定的八大基本分類,食品權重約為33.6%,煙酒及用品為5%,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為4%,衣著為9%,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為11%,交通和通信為9%,居住為13.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14.5%。在居住類指標中只考慮了租房價格,而不是商品房銷售價格,而把商品房的購買算作投資,故而CPI對房價的波動是極其不敏感的,即使房價翻5倍,只要房租價格不漲,CPI就反映不出來的。在1992年以前,我國城市居民一般能分派到國家或單位的福利住房,因此居住類消費在居民消費中比重幾乎忽略不計。所以,居住所占的比重為13.6%是比較合理的。但在住房需求和開支成為居民最重要需求和支出的今天,再沿襲傳統的CPI權數設計來判斷通貨膨脹已顯得不合時宜,容易使通脹管理的方向發生錯位。
目前,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雞鴨肉和牛肉所占的比例在不斷提高,消費豬肉的比重在逐步降低。原有的CPI指數豬肉占比為85%、牛肉占比為3%、羊肉為2%、雞蛋為10%的樣本結構已不能跟上消費變化。近幾年出現的豬肉價格走勢左右CPI走勢的現象早已證明了這一點。
更麻煩的是,CPI只能反映實體經濟領域里的物價變化情況。而隨著我國股票市場與房地產市場的興盛與發展,現在虛擬經濟已在我國占有很大比重,已成為我國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虛擬資產的價格比實體資產的價格變化更頻繁。此時的貨幣供應量不僅對應著相應的實體經濟,而且要對應相應的虛擬經濟。在我國實體經濟領域供應充足以及居民基本消費需求呈剛性約束的情況下,實體經濟中的商品價格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相關性越來越弱,虛擬經濟中的商品價格與貨幣供應量之間的相關性越來越強。此時,要判斷通脹如何,不但要看CPI的變化,而且要看資產價格的變化。完全忽視通貨膨脹在虛擬經濟中的表現,是極不科學的。在今后通貨膨脹指標的設計中,能否把資產價格的變化考慮進去,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筆者由此以為,弄清楚通貨膨脹的概念,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設計出科學的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比通脹管理本身更重要。測量通貨膨脹,不但要關注實體經濟領域內商品價格的變化,而且要關注虛擬經濟領域內商品價格的變化。宏觀經濟政策的制定應該綜合考慮多種通貨膨脹指標,并適當注意虛擬經濟領域內資產價格的變動。此外,統計數據的質量與透明度也有待提高。目前有關通脹的許多爭論,其實是沒有對通貨膨脹的概念與衡量指標達成一致而引起的。
對2010年是否會形成通貨膨脹的判斷,政府有關部門及國內主流經濟學家首先要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以及經濟發展情況的變化,對通貨膨脹的概念要有一個科學的界定,對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要有合理的設計與修正。根據新的通貨膨脹指標來研判我國2010年經濟發展將出現的情況,從而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促進中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否則,在基本概念及其衡量指標沒有弄清楚的情況下,就匆忙開處方,其效果難免南轅北轍。
(作者單位: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