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雪
海南,寶島。
20多年前,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在祖國最南端的海南省成立,現任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勇闖海南島”,海南島對于掘金成功的他來說無疑就是“寶島”。
如今,海南又面臨著新一輪大發展的契機,曾經的“闖海人”老潘對此有著頗多感受。
第一財經日報:海南的房地產業幾起幾落,而且經歷的幾乎都是大起大落,對于此次以“國際旅游島”概念為由的又一輪房價飛漲,您如何評價?
潘石屹:一般的城市區域發展都是一步一步地持續穩定發展,而從“汽車事件”到建省之初“三十條”政策掀起的一股前所未有的投資熱至今,海南的經濟和房地產業經歷了幾輪“過山車”式的發展。這種大起大落的模式對經濟發展非常不利,例如一輪投資熱潮退去之后留下的爛尾樓就要經過十多年的消化,這對經濟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是否產生泡沫另當別論,但“過山車”式的發展絕對不是好事。
如今,海南提出了“國際旅游島”的規劃,我覺得這需要有長遠的目標和規劃才能不辜負這片土地。包括法律制度、政府建設、基礎設施、社會誠信以及當地百姓的道德水平等方面,都應該及時地改善和跟上。
房地產業更像“爬山虎”,必須背靠大樹才能不斷往上爬。因此一個地方的經濟搞上去了,基礎設施建設好了,商業環境變好了,房地產業自然會發展,房價也自然會上升。我認為,“國際旅游島”就意味著,海南的支柱產業應是旅游業而不應該是房地產業。如果房地產業成為一個地方的支柱產業,就很容易出現泡沫。
日報:1988年剛剛改革開放,當時您為什么會想到去海南島發展?
潘石屹:1987年底,我先是下海到了深圳。在深圳的那段時間,周圍人說的都是聽不懂的粵語,對于北方過去的人都很看不起而且非常排擠。語言不通飲食也不適應,深圳的生活讓我感覺非常壓抑。在這個背景下,我去了海南。
到了海南,我從直覺上就很喜歡這個地方。首先它的自然條件太好了,藍天白云、氣候宜人。此外,海南島的本土文化相對較弱,對于北方來的人非常歡迎,整個氣氛都特別自由,使得我在深圳的壓抑感蕩然無存。但當時的海南可以說是荒蠻的,沒有紅綠燈、沒有電……幾乎沒有建設任何基礎設施,經濟非常落后。僅僅是通過“汽車事件”,使海南的經濟經歷了一輪發展,加速了它的改革開放。
日報:海南地產泡沫破裂后,您回到北京經過十幾年的打拼,為什么又選擇回到海南開發藍色海岸項目?
潘石屹:對于海南島我有種直覺上的喜愛。有一次我去法國的藍色海岸度假,早晨在海邊跑步時,看到那里景色優美,旅游度假十分興盛,我就想在中國也找這么個地方。想來想去,我覺得在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亞洲,就只有海南有這種美。
因此,我選擇了海南博鰲來建藍色海岸。直到現在,我幾乎每年春節都會去海南過,我相信我對海南的這種喜愛會一直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