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迪凡
2010年開年, 先是美國輿論散布“中美關系惡化是今年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之說,繼而是美國對臺軍售的解凍和“谷歌退出中國”風波,后兩者似乎很快驗證了前一論斷。
而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袁鵬看來,2009年中美關系總體上不錯,可稱歷史上最平穩的一年,但“這種‘好’是不正常的” 。
究其原因可以發現,2009年中美雙方都很克制:抓大放小,抓國際性問題,全力以赴在金融危機、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合作,從而擱置并掩蓋了雙邊矛盾。
第一年看上去很美
多位美方官員均曾對記者用“務實”(practical)一詞來描述奧巴馬。
上任之初,奧巴馬在首次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通電話時就直陳美中兩國當前合作的核心領域。他說,作為世界上兩個最重要的經濟體,美中兩國加強合作至關重要,美國期待同中國在雙邊及多邊場合進行合作,努力穩定世界經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奧巴馬當時提出了一個此后被反復強調的觀點:“對中美兩國而言,沒有比兩國關系更為重要的雙邊關系。”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去年2月訪華后,“同舟共濟”成為美國外交界的一個時髦的中國成語。希拉里當時挑明:“雖然美國不會減少對中國人權問題的關注,但人權不應成為雙方在全球經濟危機、氣候變化和安全問題上合作的障礙。”
而在去年5月的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華、7月底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S&ED)等一系列活動后,奧巴馬訪華前的氣氛被維護得友好而克制。為了向中方示好,奧巴馬甚至先派兩位華裔部長訪華。雖然外界對他訪華成果預期不高,但11月的奧巴馬訪華,還是讓中美關系看上去又進入了一個蜜月期。
轉折點:哥本哈根大會
然而,“哥本哈根是一個轉折點。”袁鵬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奧巴馬推遲見達賴、在人權問題上保持低調,是以為這樣做可以換來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對美國的讓步。
“2009年中美關系很好,如果到了2010年變得很差,那么其實大起和大落之間是有邏輯聯系的,關鍵就是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袁鵬說,氣候變化問題對美國外交政策動向及中美關系走勢的重要性,一定要放在戰略高度上去認識。
哥本哈根大會上發生的事情表明,中美兩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雖有合作,但在關鍵的領域和時刻,雙方仍有深刻的分歧。袁鵬說,尤其是在多邊場合,中國仍堅持自己作為發展中國家的立場,同七十七國集團與“基礎四國”的其他三國(印度、巴西、南非)站在一起。
袁鵬表示,中國同美國雖有共識,但在關鍵時刻知道自己不能站錯隊,因此哥本哈根大會的結果未如奧巴馬所愿,中美之間的矛盾因此擴大。
“奧巴馬訪華時,由于看好中國市場,當時很多分歧并未呈現給國際社會,雙方都愿意把最積極的一面展示給世人。” 氣候組織(Climate Group)大中華區總裁吳昌華也對本報記者表示,但哥本哈根大會之后美國全盤翻臉,對中國甚至沒有了最基本的信任。
2010年初逆流始現
2009年最后一天,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格曼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新年快樂》的文章,文中處處表現出美國對于中國貿易順差和人民幣匯率問題的怨憤與焦躁。
美國智庫歐亞集團則在1月5日發布報告稱,由于貿易摩擦加劇,中美關系今年有可能惡化,這是今年最大的地緣政治風險。該報告也將哥本哈根大會作為兩國關系惡化的明顯證據,并且表示,中國“對于領導地位沒什么興趣”,而美國希望中國能承擔更多國際義務,例如在核不擴散、金融和貿易改革、網絡安全、阿富汗反恐戰爭和伊朗核問題等領域。
歐亞集團在評估中美關系風險時,特別點出了其中今年美國中期選舉這一政治因素。該報告在結尾處表示:在2008年的大選中,沒有什么選民在乎總統候選人的對華立場是什么,但從2010年開始,這一情況就要改變了。
之后,很快就有了美國解凍對臺軍售和谷歌風波。“按以往慣例,上半年兩國關系會差一點,屆時有聯合國人權大會、達賴問題等。”袁鵬表示,年初是矛盾的“高發區”。
但袁鵬認為,中美關系30年來發展的內在邏輯仍會起作用,這種關系的螺旋式上升軌跡不會改變。
此外,奧巴馬政府在年初時口氣強硬一下,并不代表美國對華戰略的根本性改變,目前美國調整策略,對內可以堵堵保守派的嘴,對外意在向中國施壓,目的還是把中國拉上其軌道。
在對臺軍售問題上,中國社科院亞太所政治室研究員葉海林建議關心此事者仔細閱讀《國際先驅導報》對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源的專訪。該文中有一句:“要出手就打到它(美國)的痛處。”
葉海林表示,希望中國能采取相應的對等手段,但最終的決策的確難以判斷。
此外,中美在小布什執政期間基本上沒有軍事交流,而在奧巴馬執政時期,軍事交流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但葉海林表示,雙方在非傳統安全方面沒有實質性的合作,互信氣氛也不夠,例如在伊朗問題上,中美存在一些原則性的分歧。
谷歌風波:美資企業必上的一課
谷歌風波對于中美經貿關系將是個考驗。歐亞集團的報告就稱,中國可能會“失去正在日益對華產生好感的美國商業群體的支持”。
一直同中國政府保持良好關系的中國美國商會也在谷歌風波后表示,美資企業對在中國的經營總體上樂觀,但同時略有擔憂。
而希拉里于近日宣布,美國將把“不受限制的互聯網訪問”作為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標。她在演講時表示:“美中兩國對于這個問題的看法不同,我們希望在兩國積極、合作、全面的關系之下,坦誠和持續地處理這些差異。”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馬朝旭22日就此敦促美方尊重事實,停止利用所謂互聯網自由問題對中國進行無理指責,并希望美方同中方一道,認真落實兩國領導人就發展新時期中美關系達成的共識,加強對話、交流與合作,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以維護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發展。
袁鵬表示,美國企業做生意的同時,也要把尊重對方國家的價值觀、意識形態與制度納入考量范圍。以前美國公司主要目的是在中國賺錢,順帶實現其國家利益,而現在不得不經歷一個陣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