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周報IPO實驗室研究員 王薇薇/文
紅袖織綾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春蠶吐絲織錦繡,絲綢是中國的傳統產品,古老的絲綢系上資本的紐帶,也是一樁幸事。這不,浙江嘉欣絲綢股份有限公司日前首發獲通過,保薦人是光大證劵。嘉欣絲綢來自浙江嘉興——中國古代“絲綢之府”、當代中國之“綢都”,看點很多。理財周報記者就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作為上市主體的嘉欣絲綢,與二股東存在較為明顯的同業競爭。
上市公司與二股東同臺競技
周國健是嘉欣絲綢的實際控制人,擁有30%的股權,接下來的第二大股東為浙江凱喜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凱喜雅),擁有18.09%的股份。凱喜雅是何方神圣?業內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以絲綢紡織品為主業、以國際貿易為專長,科工貿結合,是中國絲綢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
上市公司與二股東做的都是絲綢,這之間的差異化競爭、市場分割該如何進行?不妨首先來看看嘉欣和凱喜雅的“前世今生”——歷經至少4次重大股權轉讓。
嘉欣的公司股權演變過程非常復雜。從1993年由11家紡織企業組成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到1999年由嘉興市國有資產管理局、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浙江絲綢集團公司和周國健等308名自然人發起設立為股份公司。
嘉欣歷經數次股權轉讓,先是國有資產管理局將擁有的9%的股份全部無償轉讓給嘉興市實業資產經營公司;接著中國絲綢進出口總公司將名下的9%的股份全部轉讓給嘉興市億發貿易公司;之后又出現多次有關自然人的股權轉讓;2006年,浙江絲綢集團將自己的18.09%的股份以5131.8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凱喜雅。嘉欣絲綢就這樣輾轉引入了同業的凱喜雅作為自己的第二大股東。形成了如今雙方既是盟軍又是敵人的局面。
上市公司競爭力不敵二股東
據查,凱喜雅擁有進出口貿易、工業生產、房地產開發、科技文化四大板塊的6家分公司及20多家控股企業,每年開發設計1000多項絲綢紡織新產品、新品種、新面料、新款式推向國內外市場,年銷售收入超60億元。凱喜雅與80多個國家和地區1500多家客商建立了經濟、貿易、技術合作關系。2006年,凱喜雅出口金額為13605.76萬美元,占全國出口比例3.66%,全國排名第一。
而嘉欣近三年一期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68149.4萬元、150957.4萬元、173263.0萬元、150300.0萬元,從2008年開始逐年下滑。2006年,嘉欣的出口額為4551.0萬美元,占全國出口比例1.23%,全國排名第六。嘉欣絲綢的出口額落后二股東凱喜雅9000多萬美元,后者出口額幾乎是前者的3倍。
這不免讓人納悶,嘉欣引入凱喜雅的目的是什么?依靠凱喜雅的強大實力為上市鋪墊?相比之下,凱喜雅更具競爭優勢,為何嘉欣絲綢卻先于凱喜雅提出上市申請?理財周報記者注意到,嘉欣招股書內并沒有說明股東間的同業競爭情況,凱喜雅只作為關聯方,在同業競爭里面也只有一張簡單的出口排名表提到凱喜雅,并且簡單繞過。
(理財周報記者汪江濤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