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水皮雜談: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2日 22:15  華夏時報

   美元走強的背后可能是歐盟經濟的兩次探底;中國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能只是為了對沖流動性;創業板泡沫破滅的契機可能就在股指期貨提出之時。

   經濟生活是錯綜復雜的,眼見為實有時不見得就是真實的,否則也就沒有本質上這個概念了。

   國家統計局公布CPI數字之后,市場反應迥異,數字全年為-0.7%不出意料,讓人意外的是12月份為1.9%,而且不光CPI的數字增幅迅猛,即便是長期滯后的PPI的數字增幅也相當的可觀,12月份居然為1.7%,和CPI僅相差0.2個百分點,大有后來居上領漲之勢。

   如何看待CPI和PPI的增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投資者卻不得不高度關注,因為不同的解讀不同的結論會導致不同的政策選擇,從而會對市場甚至中國經濟的走勢形成不同的影響。

   在水皮看來,CPI的走強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偶然的因素在于12月份天寒地凍導致農副產品的供求短期發生波動,價格上漲過快,而漲價的CPI中吃的權重過重,反應過于敏感;必然的因素在于2008年的基數相對偏低,當月的增幅不過1.2%,在相對偏低的基礎上有1.9%的增幅,不值得大驚小怪。同樣的原因,外貿進出口在12月達到32%的驚人增幅也不能說明中國的出口又迎來了春天,歐美的經濟其實并沒有擺脫二次探底的威脅,更何況還有一個年底的圣誕季節性因素,就此判斷中國經濟可能走上過熱的老路難免有點輕率,就此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也是不負責任的。

   不過,未雨綢繆也是必要的,宏觀調控既然是一種逆向調控,那么就要打出一定的提前量,要有點逆潮流而動的勇氣和魄力。

   中國經濟過熱嗎?

   從2009年的全年數字看,GDP為8.7%,雖然比8%高出不少,但是距離9%還有點距離。經驗數字告訴我們,GDP超過9%,經濟有可能過熱,但是如果分季度看,我們會發現,一季度是6.1%,二季度是7.9%,三季度是9.1%,四季度是10.7%,四季度的增速已經和2008年的一季度走平,而CPI雖然全年依然是-0.7%,但是從最低點的2009年7月-1.8%算起,半年之中逐月上升,11月由負轉正為0.6%,12月已升到1.9%,高低相差3.7個百分點,經驗數字同樣告訴我們CPI超過4%,所謂的通貨膨脹才會變成現實的壓力。

   這就是我們面臨的情況,加息有加息的理由,不加息則有不加息的理由。

   那么加息是否就一定意味著貨幣政策從緊呢?如果從緊的話,是不是又意味著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說一套做一套呢?流動性會不會就此流失了呢?

   早年間,水皮曾經有過一篇文章,題目叫“加息的過程就是牛市的過程”。中心意思就是進入加息周期的前提是經濟景氣上升,公司業績受此影響也同樣處于上升通道,而業績的提升恰恰是股價上升的前提,也是最可靠的根本。和現在不同的是,處于加息周期的貨幣既不叫寬松也不叫從緊而叫穩健,現在爭論貨幣政策叫什么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看貨幣的投放量究竟有多大?

   2008年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信貸增量當年是4.9萬億,2009年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信貸增量是9.6萬億,2010年從已經披露的信息看,信貸增量會在7.5萬億左右,增幅達到18.75%,這個增量對于現實經濟的需求而言是足夠的,流動性不會受到影響。如果信貸規模確定的話,那么,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也好,加息也好,更多地側重的是規模控制下的結構的調整,或者是行業的或者是地區的,或者是金融機構的不同性質。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上可以考慮排除農信社,那么在加息上就更可以考慮不同地區資金量的需求、不同行業目前投資冷熱的狀態,比如房地產的信貸,而在信貸規模一定的情況下實行差別加息,即存款加的少,貸款加的多的話,那么加息的直接效果就是在控制了相關行業過熱投資的同時又加大了銀行的利差收入,對銀行股構成直接利好。

   如果一定會加息,那么晚加不如早加,即便是利空也是一天出凈;如果是利好,那么也早一天讓市場放心;如果是暴風雨,那么不如來得更猛烈些吧!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